53人反对!美投票结果出来了,以军左右开弓,特朗普:或再打伊朗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伊以虽然已经停火,但事情并没有完结——美国想消除伊朗的核能力,但伊朗却坚持握着“核底牌”反制美西方,而以色列则在伺机而动,准备在美国对伊朗动武之际,再次对伊朗开火。

28日,特朗普便再次表示,不排除因为伊朗拒绝停止核计划而再次空袭伊朗。

并且,27日,美国国会参议院的100名议员还对一项关于“限制特朗普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法案进行了投票,最终结果是,47人赞成、53人反对,该法案遭到否决,特朗普在打击伊朗一事上,避免了被戴“紧箍咒”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法案是由民主党人提出的,但共和党在参议院拥有多数席位,而53票反对、47票赞成的结果背后,也是美国两党在伊朗问题上立场相悖并形成对立的体现。

更要注意,美参议院的投票结果出炉,意味着特朗普后续如果想再对伊朗动武,很可能会“一路绿灯”,类似6月22日,美国轰炸伊朗三大核设施的一幕也可能再次上演。

此外,除了美国态度发生转变,紧张局势也正迎来新的变数,关键时刻,3件大事不容忽视。

第一件事,以色列斩首行动失败,哈梅内伊亲信现身了。

28日,伊朗为伊以冲突期间身亡的伊朗高级军官、核科学家等60多人举行了国葬,期间,哈梅内伊等一众政要到场出席,人们发现,此前被传“死于以军斩首行动”的哈梅内伊高级顾问沙姆哈尼赫然在列。

也就是说,眼见为实,以色列对沙姆哈尼的“斩首行动”,最终还是失败了。

要知道,沙姆哈尼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亲信之一,若其被斩首身亡,那意味着以色列的“斩首行动”已经开始触及哈梅内伊的核心圈层了,哈梅内伊的处境将非常堪忧。

但现在,沙姆哈尼还活着,表明伊朗或拥有一定的能力,确保哈梅内伊的安全。

更要注意,27日,以色列表示,曾在冲突期间试图“斩首”哈梅内伊,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26日,美国则表示,他们清楚哈梅内伊的藏身地点,但没有选择对其下手。

言下之意,美以两国都对哈梅内伊有想法,只不过现在都没有采取行动。

对此,28日,伊朗驻联合国代表伊拉瓦尼向联合国、安理会以及联大主席提交了抗议信函,强烈谴责美以两国针对哈梅内伊发出的暗杀威胁。

不过,从以往的情况来看,联合国即便介入,也很难劝住以色列和美国,伊朗要想避免哈梅内伊遭遇不测,还是得自己提高警惕和戒备。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这次伊朗举行国葬,足足60多名伊朗指挥官与核科学家身亡,这对伊朗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和打击,也加深了伊以之间的恩怨。

然而,伊以局势还没告一段落,以色列又在中东大打出手了。

第二件事,以色列左右开弓,中东战火再起。

28日,黎巴嫩方面表示,27日深夜,以军再次出动大批战机对黎巴嫩南部发动了猛烈空袭,15分钟内空袭次数超过20次,导致多个建筑爆炸并起火,目前已造成1人身亡,11人受伤。

据悉,这是数月以来,以色列对黎巴嫩发起的最大规模袭击。

与此同时,以色列还加大了对加沙的猛烈攻势。

28日,加沙卫生部门表示,过去24小时内,以军对加沙的空袭已经造成97人身亡,174人受伤。

可见,伊以刚停火,以色列便调转矛头,向黎巴嫩与加沙同时开火,这再次表明,以色列已经成了中东局势的最不稳定因素。

并且,以色列一直处于“战时状态”,显然也是另一种“备战”的体现,再结合伊以局势的不稳定性,若局势突变,那么以色列将能迅速反应,对伊朗发动突袭。

此外,一旦加沙战事告一段落,或者以色列稳定了局面,接下来也将有更多的精力对伊朗出招,包括在伊朗境内发起“斩首行动”。

接下来,伊朗的确得提高警惕了。

然而,以色列左右开弓,突袭加沙与黎巴嫩之际,胡塞武装再次对以色列出手了。

第三件事,导弹从天而降,以色列被炸。

28日,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当天向以色列南部贝尔谢巴市的一处“敏感目标”发射了一枚弹道导弹,并称该导弹“准确命中目标”,强调这是对加沙地区巴勒斯坦人的声援,直到以色列停止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并解除封锁。

对此,以色列尚未做出回应。

需要注意的是,与特拉维夫、海法等地一样,贝尔谢巴市也是伊以冲突期间、伊朗重点打击的地点之一,因为伊朗认为,此地可能有以军的军事情报、网络中心。

如今,胡塞武装也开始动用弹道导弹打击贝尔谢巴市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色列本土被炸的威胁并未解除,以色列将再次面临严峻的军事压力。

并且,与伊朗一样,胡塞武装也拥有高超音速导弹,此类武器比弹道导弹更加难以拦截,因为以色列和美国都没有该导弹,拦截难度非常大。

因此,若以色列继续对加沙、黎巴嫩发动攻势,不仅将遭到哈马斯、真主党、杰哈德等武装的围攻,本土遇袭的压力也将随之激增。该何去何从,接下来以色列确实得三思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且看后续局面会如何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