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个做投资的朋友聊天,他说了句挺有意思的话:"现在市场上最大的机会,往往藏在那些被人嫌弃的股票里。"
说完他给我看了一只股票,发行价7.28元,现在跌到3.30元,跌幅超过50%。但就是这样一只被市场抛弃的股票,北向资金重仓1.73亿,牛散徐开东新进1839万股。更神奇的是,就在股价创新低的时候,这家公司刚刚拿下了21.22亿的海外大单。
这到底是什么公司?为什么聪明钱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有趣的案例。
被误解的技术隐形冠军
很多人一听石油工程就觉得是夕阳产业,但实际上这家公司早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石油公司"了。
它确实是中国石油集团旗下唯一供应商,在传统油气工程领域国内市占率很高,这是它的基本盘。但让人意外的是,这家公司现在正在干一件足够"科幻"的事情——核聚变。
说到核聚变,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但这家公司已经承担了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等项目的核心部件制造任务。更厉害的是,它是国内唯一持有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成套供货许可证的企业。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未来的"人造太阳"产业链中,这家公司已经占据了关键位置。2024年聚变相关新签合同就超过10亿元,2025年目标新签合同额突破1300亿元。从10亿到1300亿,这种爆发式增长预期,说明管理层对这个赛道信心满满。
除了核聚变,公司在氢能源领域也是全产业链布局。华北石化副产氢提纯项目仅用两个多月就建成投用,速度之快说明技术积累深厚。在海工装备、煤化工、地下管网等领域也都有不错的表现,油气田工程国际排名第73位。
这样一家技术实力雄厚、业务多元化的公司,为什么股价会跌得这么惨?
市场偏见造就的价值洼地
我觉得主要还是市场的刻板印象在作怪。
一提到石油工程,大家就联想到传统能源、夕阳产业、没有增长性。在这种偏见下,即使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再深,市场也视而不见。
另外,工程类企业的业绩波动性比较大,这个季度可能因为一个大项目业绩暴涨,下个季度可能就相对平淡。这种不确定性让追求稳定增长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但正是这种市场偏见,造就了现在的价值洼地。每股净资产4.77元,股价只有3.30元,妥妥的破净股。从安全边际角度看,下跌空间已经很有限了。
更重要的是,刚刚中标的伊拉克阿塔维油田天然气管网工程项目,金额高达21.22亿元。这个项目不仅证明了公司的技术实力,也为未来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
聪明钱为什么逆势买入
北向资金和知名牛散在股价低迷时大举买入,我觉得他们看中的是几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壁垒够高。无论是核聚变还是氢能源,都需要很强的技术积累和资质门槛。这家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布局,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复制的。
二是政策风口已至。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核聚变作为终极清洁能源,一旦技术突破,市场空间将是万亿级别的。现在提前布局,就像在风口来临前买入一样。
三是估值确实便宜。股价跌破净资产,即使公司不增长,光是资产价值就能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如果未来新能源业务起来了,那就是额外的惊喜。
四是业务组合的价值被低估。传统油气工程提供稳定现金流,新能源业务提供增长想象空间。这种组合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反而是一种优势。
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选择
当然,任何投资都有风险。
核聚变技术虽然前景广阔,但商业化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技术突破比预期慢,或者成本下降不如预期,那么前期投入可能就要打水漂。
氢能源赛道竞争激烈,各路玩家都在加码。公司虽然有技术优势,但能否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还需要时间验证。
传统油气工程业务虽然稳定,但增长空间有限。如果新能源业务发展不如预期,公司整体增长就会受到影响。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风险其实也是机遇。正是因为有不确定性,所以现在的估值才这么便宜。如果一切都确定无疑,股价也不会给出这么大的折扣。
对于有耐心的长期投资者来说,现在可能是个不错的布局时机。毕竟,真正的超额收益往往来自于在不确定性中发现确定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保持理性。
当然,这种投资需要足够的耐心和风险承受能力。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再到大规模应用,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好几年时间。如果你是追求快速回报的投资者,这只股票可能不适合你。
但如果你相信清洁能源的长期趋势,愿意陪伴优秀公司一起成长,那么现在的机会可能值得认真考虑。毕竟,今天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在早期也都经历过不被理解的阶段。
聪明钱的选择,往往有其深层逻辑。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能够同时拥有传统业务的稳定性和新兴业务的爆发力,这样的公司确实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