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新首富罗立国最近2-3年,似乎摊上了“流年不利”,先是与公司前董事、总经理方红承之间的股权纠纷案闹得沸沸扬扬,紧接着又卷入了百亿股权转让给特变电工的传闻,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之感扑面而来。
关于作价百亿元“卖身”给特变电工之事,合盛硅业已在第一时间发文辟谣,称从未与特变电工接触过,还扔出了“采取一切必要法律手段,严厉追究相关方的法律责任”的狠话,意思是说在传播此类不实信息、误导市场及投资者的行为,合盛就要起诉了。
尽管特变入股合盛纯属谣言,但合盛进军光伏“碰壁”是不争事实。不能说撞上了南墙,碰得头破血流。准确点来说,光伏板块非但没有对业绩带来提振,反而成了一个累赘。
如今,在向下游光伏延伸的道路上,合盛硅业距2023年8月董事长罗立国制定的超越通威,成为全球最大多晶硅企业的目标,越来越渐行渐远。
罗立国曾于是2023年信心满满的表示:“今年年底多晶硅达产有40万吨。目前全国最大的当属通威,为35万吨。虽然通威后续也在增产,但今年无法达产。因此,等到2024年一季度,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我们多晶硅产能是最大的。”
然而,时间已过去近两年,也未见合盛硅业官宣多晶硅产能达到40万吨的消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通威股份目前多晶硅产能已达90万吨+,协鑫科技的颗粒硅产能也有48万吨。
遥想合盛硅业卷土重来,重新杀入多晶硅行业之初,确实颇有超越通威、协鑫,在这个环节登凌绝顶,一览重山小的架势。
据公开信息,2022年、2023年,合盛硅业先后开工甘泉堡中部合盛和鄯善东部合盛两个20万吨多晶硅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351.31亿元(甘泉堡项目175.00亿元、鄯善项目176.31亿元)。
可因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多晶硅价格急转下,合盛硅业上述项目明显延期、搁浅。据2023年报显示,到2023年底合盛投产的多晶硅项目仅有5万吨。
同时,合盛硅业光伏产品营收相对有限,存货却在激增。6月13日,合盛硅业在回复上交所业绩问询时表示,本期对外销售光伏产品收入仅为16,450.25万元,约为1.645亿元。
那么,合盛硅业光伏产品存货有多少呢?
合盛硅业给出的数据是:光伏产品账面余额295,754.02万元,存货跌价准备81,297.85万元,存货跌价计提比例为27.49%。
合盛硅业还就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列出了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亿晶光电、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等同行业公司进行比较,其计提比例位于大全能源33%之下,在同业可比公司中高居第二。
在其他公司计提比例普遍处于10%上下的情况下,合盛硅业也只得坦然承认其期末存货结存较多、占比较高的事实。
合盛硅业2024年报还是相当不错,当财年公司主营收入266.92亿元,同比上升0.4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33.64%;扣非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29.58%。
可在交出不俗年报答卷后,合盛硅业还是有一定的财务、业绩隐忧的。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合盛硅业在建工程361.44亿元,占总资产的近四成。其中,中部合盛累计投入资金154.60亿元,东部合盛110.1亿元,中部合盛光伏一体化项目87.8亿元,中部合盛光玻项目26.51亿元,云南合盛8.24亿元。
合盛硅业自2021年披露的扩产计划总投资额超过805亿元,账上的货币资金很难撑起这么大的投资,同时其债务风险敞口也在扩大。
截至今年一季度,合盛硅业拥有货币资金21.66亿元,但其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却高达158.36亿元,资金缺口超百亿元。同时,公司长期借款高达139.4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归处于光伏业务的亏损,合盛面临的诉讼纠纷也在增多。
6月初,天通股份全资子公司及孙公司因设备买卖合同履约纠纷,将合盛硅业及其子公司诉至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涉案金额达4.77亿元。
除了与天通股份存在买卖合同纠纷之外,先导智能于2025年2月份对合盛硅业及其子公司中部合盛提起了诉讼,案由为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