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1年9月22号,咱们驻蒙古的大使派伊白回北京,给周总理做工作汇报。那时候,伊白是26个了解飞机那事儿的人里头,唯一一个能自由走动的。剩下的那些,全都被隔离起来了,就是为了不让消息泄露出去。
半夜时分,人民大会堂里特别安静。在听情况汇报的有周总理、姬鹏飞、杨德中和李耀文他们几个。在汇报里,伊白提到“民航”的“航”字边上有个大窟窿,直径有40厘米,他猜测这可能是被对空导弹给打的。
听完工作汇报,周总理随即安排李耀文去负责这项调查。
那么,咱们聊聊李耀文这个人吧。为啥周总理对他那么放心呢?这还得从他的那些事儿说起。
【李耀文的早年经历】
20岁那年,李耀文成了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政治部老大。刚接手没多久,就碰上个棘手的大事儿。
那时候,有个干部和几十名热血青年在往军部走的路上,被国民党军队给冲散了,最后就他一个人成功回到了队伍里。结果,大家都误会他是逃跑了,觉得得狠狠惩罚他,有的人还说要直接枪毙他呢。
李耀文立马就跟第三军的指挥官高锦纯说了这事儿。高锦纯听了后跟李耀文讲:“这还真不能说是逃跑,但你看看大家现在的情绪,我也不好直接下命令放他走。”高锦纯正觉得难办呢,李耀文脑子一转,想了个办法。
之后的日子里,李耀文一个一个地找指导员们谈心,还起草了一份报告,主要意思就是要高锦纯同意放人。这过程中他费了不少功夫,但好歹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大伙都在那份报告上签了字。就这样,一份大家共同要求放人的报告,被送到了高锦纯的办公桌上。
高锦纯瞧完后心里挺乐呵,大笔一挥,写了个“赞成”,这事儿就这么顺顺利利地解决了。
李耀文27岁时就当上了师政委,到了31岁,他又升为了军政委。32岁那年,他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六军的政委,带着部队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二、四、五次大战役。
二十六军的领头人是张仁初军长。他在战场上是出了名的勇猛无畏,同时呢,他的火爆脾气也是众人皆知。不过,李耀文却能跟他配合得很好,两人关系非常和谐。
在“三反”运动那会儿,机关里的干部们要给军队的领导们提点建议。李耀文心里头有点犯嘀咕,怕张仁初受不了那些话,就提前找他聊了聊。李耀文讲:“大家伙儿说话可能会冲点,甚至有点离谱。但咱这些军队的领导啊,就听着,别插嘴,更不要反驳,让他们一股脑儿把心里话都倒出来,之后咱们再好好琢磨琢磨。”
张仁初应了一声,说:“行,按你的想法来!”
在批评会上,大家说话都挺冲。有的人直接就把矛头指向军长,说他爱抽好烟,这是浪费,还说他爱训人,作风有问题。
李耀文瞧着张仁初那模样,气得腮帮子都鼓起来了,眼看就要蹦起来。他连忙冲张仁初摆了摆手,意思是让他先别冲动。张仁初还真就把火气压下去了!
会议结束后,张仁初火冒三丈地说:“我抽的是单位给的烟,你管得着吗!以后我不碰了!”说完,他把剩下的烟盒全都捏烂给丢了。
37岁时,李耀文当上了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就在那一年,他还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在那个时候的一千多位少将里面,他算是几个很厉害的年轻将领之一。
在济南军区那会儿,政治学院搞了个“哲学快速培训班”。李耀文特别想参加,但一开始军区领导没答应。他就跟领导说:“就当我是生病住院了吧,也得让我去。”他这么一再坚持,最后终于争取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坐下来专心学习四个月。
李耀钻研哲学,同时也涉猎自然科学,并且还对文学感兴趣。这些学习经历为他以后从事文职工作打下了基础。
【李耀文在周总理直接领导下工作】
1958年9月份,李耀文跟着济南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等一共13个人,一起去了团部的连队里当兵。为了不搞特殊,李耀文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耀”。他穿上了军装,戴上了列兵的军衔,跟士兵们一起住在大宿舍里,吃的也是锅里一起煮的饭菜。
1960年1月底到2月底这段时间,李耀文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中共中央军委的一个大型会议,这个会议还邀请了更多人参加。
有一天,在会议中间休息那会儿,广州军区的副头儿温玉成跟毛主席聊起天来,他指着一个人说:“这位是李耀文同志,他之前跟杨得志同志一块儿下到连队当过普通士兵。”
毛主席轻轻颔首,笑着跟他握了握手,问说:“到连队当兵,那边情况咋样了?”
李耀文讲了他那边的情况:
在部队待了一个月,我跟士兵们一起吃饭、睡觉、干活、训练和玩乐。这样一来,干部身上的那五种坏习气——官僚气、老气横秋、骄傲自满、娇生惯养、奢侈浪费,全都没影儿了。官兵之间的那道墙也消失了,大家的关系变得更铁了,我还是那个普普通通的士兵,本色不改。
毛主席听后,乐呵呵地夸奖道:“这位将军亲自当兵,真是不一般啊!真不错!这标志着军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是个好现象,也是个进步。”
1969年5月份,20号那天,李耀文接到了一个新任务,他成了山东省革委会的常委,还兼任副主任。之后,他又进了省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这样一来,他就有段时间没管军队里的事儿了。
1970年6月6号,周总理在军委办事组提交的报告上,对调李耀文去外交部做军代表的事做了批示。他说,现在国务院那些部、委的军代表里头,挑不出一个能当外交部长的。因为这个,在政治局会上,我们提过好几回,凡是了解李耀文同志的,都说他要是进外交部革委会,先当个副主任,那是挺合适的,以后还能有更大的发展。
六月中旬的时候,上面发了通知,说要把李耀文调到外交部去上班。
那时候,外交部党内核心领导团队里有这么几位:黄镇、姬鹏飞、李耀文、黄华和乔冠华等人。姬鹏飞是这个团队的领头人,李耀文则是副手。记得李耀文头一回参加团队会议时,他被安排负责推动相关活动。
新的工作任务分配报告递到了周总理手上,总理随即把李耀文喊到身边,一脸严肃地对他讲:
李耀文同志,你被调到外交部,原本是负责处理外交事务的,可现在为啥安排你来主导这项运动呢?
李耀文讲道:
我一直在部队里忙活,没咋参与过外事活动,跟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少得可怜,外事工作经验基本为零。
周总理讲过:
老外在你看来就是老外,反过来,你在老外眼里不也是个老外嘛!凡是在部队待过的同志都明白,打仗这事儿得在战场上边打边学,才能越打越精!外交工作也是一个理儿,不懂就学呗!得一边干一边琢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周总理特别提醒我说:“往后啊,你得多去参与些对外交往的活动。”
周总理给李耀文加油打气后,他干起活来信心满满,更有劲了。
9月28号那天,周总理给李耀文打了个电话,直接问:“咱们驻巴基斯坦的大使张彤那事儿,弄清楚了没?”
李耀文讲道:“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啥不对劲的地方。”
周总理吩咐道:“要是没啥问题,赶紧让他去巴基斯坦,负责国庆节的招待活动。”
遵照周总理的安排,李耀文赶紧去找张彤聊了聊。张彤一听,心里头特别感谢李耀文的支持。李耀文诚恳地告诉他:“这其实都是周总理的意思。”
1971年7月份,李耀文成了外交部的二把手,也就是副部长。他主抓清查任务,同时还忙活着领导外交上的事情。周总理特别强调,外交部的每个人都要学外语,姬鹏飞和李耀文得打头阵,做好榜样。
外交部长陈毅生病进了医院,周总理找来了李耀文,直接问道:“让你来外交部挑大梁,管总事儿,你觉得咋样?”
李耀文连忙摆手拒绝:“那可不成。我这人读书不多,对外交部的那些干部们也不太了解,再说了我压根儿就没搞过外交,没经验啊。”
这件事情,李耀文几十年来一直藏在心底,从没跟人提起过。
9月13号那天,林彪坐的飞机摔了下来。过了九天,也就是9月22号,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紧急召集了个会议,李耀文也被请去参加了。
在会议上,蒙古国的大使伊白进行了工作汇报。他这样叙述了林彪所乘飞机上的洞:
我发现了个大窟窿,挺吸引人的。我爬上去细看,它就在翅膀根儿中间,大概40厘米宽,边上都是铝片刺儿,方向乱七八糟,有的往里戳,有的往外冒。我往下瞅瞅这窟窿的底儿,结果发现它没穿透……
伊白说,他猜可能是导弹把飞机给打下来了。他还说,在去现场的路上,他在飞机上瞧见不远处有个某国的空军基地,里面驻扎了一个航空兵师。
周总理听完这番话,微微颔首。接着,他转过身对李耀文将军吩咐道:“你去仔细查查林彪飞机上那个洞,好好琢磨琢磨。”
李耀文将军是这个洞穴勘探任务的领头人。
9月30号那天,李耀文开始动手搞调查了。他先跑到中南海,去找周总理问问该咋弄。
总理办公室的电话响个不停,人来人往很是忙碌。李耀文听完周总理的嘱咐,说要仔细、要认真,之后就连忙和8341部队的政委杨德中,还有伊白他们,一起赶往了北京西郊机场。
在西郊机场那边,李耀文听了空军司令部一个副参谋长的全面汇报。接着,他根据手头有的资料,还有飞行时的天气、油量这些情况,把林彪座机那次的飞行情况给完整模拟了一遍。
后来,伊白指明了洞在哪儿。副参谋长对着大伙儿说了那个地方:“这不就是个检查口嘛,专门用来查电路和油路的。里头连着油箱呢。咱要不要喊机械师来打开瞅瞅?”
“没必要再说了!”李耀文心里已经有数了。很明显:油箱着火后,爆炸把下面炸开了个洞,机翼上面没破,洞口的铝片也是乱七八糟。要是导弹打的,洞肯定穿透了。铝片也会是从里往外的。
结果,李耀文最终确定飞机是掉下来了,不是导弹打下来的。等他们从西郊机场出来的时候,都已经是10月1号早上5点多了,杨德中赶紧跟周总理说了他们查到的情况。到了那天中午,周总理亲自跑到西郊机场,对李耀文他们的分析判断表示了认可。
【周总理逝世,李耀文悲痛万分】
1971年10月26号那天,姬鹏飞接到了联合国头头吴丹拍来的电报。电报里头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已经拍板,决定让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重新拥有所有合法权利,还诚邀咱们中国政府派个代表团去参加这次大会。
那天,周总理紧急把外交部的头头脑脑们召集起来,商量着派代表团去联合国大会的事儿。商量完后,周总理拉上李耀文,两个人一块儿去找毛主席,把会议的情况给说了说。
周总理领着李耀文走到毛主席面前,说:“主席,这位是李耀文同志,他在外交部干得相当棒。”毛主席听后,轻轻点头,紧紧握住李耀文的手,连着喊了两声他的名字。接着,主席关切地问:“你在外交部的工作情况如何啊?”李耀文谦虚地回“我刚来不久,还没啥经验呢。”
毛主席乐呵呵地讲道:
那你要是去当几年大使,不就能积累点经验了嘛?
后来,外交部的上头就开始琢磨着让李耀文去当大使的事儿。那会儿,中国刚跟加拿大搭上关系建交,周总理就问李耀文:“你去加拿大出使怎么样?”
李耀文回应道:“不管让我去哪个国家,对我来说都是个新挑战,我听从组织的安排。”
没过几天,李耀文收到了一个任务,说是要派他去坦桑尼亚做大使。1972年4月26日那天,正好是坦桑尼亚的国庆,上面让李耀文赶紧过去递送国书,还要参加他们的庆祝活动。
走之前的那天,周总理跟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在人民大会堂找李耀文聊了聊。李耀文一上来就先认了错,他挺不好意思地跟总理说:“我到外交部干的活儿,没达到总理您的期望,我得自我批评一下。”
周总理讲了他办过的一些事儿,还有他的态度。他表示:
你有自己的想法挺不错的,当领导确实不能没主见。不过呢,你也得留心多听听大家的看法。
李耀文应了声,回道:“总理对我的批评,我虚心接受,肯定会好好反省。”
周总理接着说道:“你得对自己有信心才行。”
李耀文到了坦桑尼亚当大使没多久,就跟总统尼雷尔处得挺好,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友情。尼雷尔还表示,他希望在活着的时候,能安排所有部长都去中国走一走,瞧一瞧。
李耀文老爱在休息时跑到工厂,跟专家们聊上几句,实地摸摸情况。他常和尼雷尔一道去工地看看,工友们对他好评不断。后来铁路修到了赞比亚,李耀文又跟着尼雷尔去参加了剪彩仪式。
1972年9月份,李耀文瞅准马达加斯加外交部长去坦桑尼亚走访的时机,就去找坦桑尼亚的外交部长帮忙牵个线,想跟马达加斯加的部长当面聊聊。俩人一见面,说来说去,那叫一个投机,都觉得很对脾气。
11月6号那天,中国和马达加斯加正式建交了,李耀文呢,他还兼职当上了咱们的大使。
李耀文在外交部门摸爬滚打了整整8年,周恩来总理对他的关心和教导,他一辈子都铭记在心。1976年1月8日那天,周总理离开了人世。李耀文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像天塌下来一样,心里难受极了。他恨不得立马飞回国内,但因为中国驻坦桑尼亚的大使馆要负责给周总理办悼念活动,他实在走不开,这事成了他一辈子都过不去的坎儿。
2月份,李耀文完成了国外的任期回到国内,这回他被再度出山的副总参谋长和国防科工委的头儿张爱萍给看中了,让他去当国防科工委的政委。张爱萍夸他是个出色的政委,也是个很棒的政工干部。
1980年那会儿,李耀文被调去当海军政委,还兼党委书记。到了1998年7月,他就退休安享晚年了。转眼到了2018年4月10日,李耀文离开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