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如何攻破北京城?参战士兵日记还原激战过程

「这些中国兵简直是疯了!他们明明知道咱们有先进的毛瑟步枪,还敢挥着大刀往上冲!」

「长官,咱们的大炮都把城墙轰开这么大个洞了,那些中国人咋还不投降呢?」

「投降?哈!这些东方人根本就不懂啥叫理智!等咱们占了他们的皇宫,就能让他们见识见识德意志帝国的厉害了!」

「可是长官,我听人说那个叫马福禄的中国将军,手底下就400来个人,居然敢跟咱们整个联军对着干...」

01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九日,也就是洋历1900年8月4日。

我叫汉斯·穆勒,是从慕尼黑来的一个普通德国兵。

此刻正跟着八国联军的大队人马,从天津出发,奔着那座神秘的东方古城——北京去。

天还没亮透呢,营地里就响起了起床号。

军官们在帐篷外头大声吆喝着,催着我们赶紧集合。

我匆匆忙忙穿好军装,拿起心爱的毛瑟步枪,跟战友们一块儿冲出帐篷。

晨雾还没散呢,远处的地平线模模糊糊的。

可我能感觉到空气中那股紧张的味道,今天这一天注定不会是个平常日子。

「穆勒!」班长施密特叫住了我,「把你的装备好好检查一遍,今天咱们要跟中国人打一场硬仗呢。」

我点点头,仔细检查了步枪和弹药。

身边的战友们也都在做着同样的准备。

这支联军是由八个国家组成的,总共大概有一万八千人。

其中日本兵最多,有八千多人,俄国兵也有四千多,咱们德国兵虽然只有九百人,可装备精良,战斗力那是相当不错的。

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是最开始的指挥官,不过现在各国都有自己的指挥官了。

咱们德军的指挥官是个严肃的普鲁士军官,总是板着脸,让人看着就敬畏。

联军的目标很明确:解救被义和团围在北京使馆区的各国外交官和侨民。

从六月下旬开始,他们就被困在那儿,生死不明。

咱们这些当兵的,就是去救他们的。

队伍开始动了。

我背着沉重的背包,手里拿着步枪,跟着前面的战友往前走。

路两边是华北平原典型的景色,一片片庄稼地,偶尔能看到几座农舍。

可现在这些地方都显得死气沉沉的,老百姓早就跑光了。

走了大概两个钟头,前方传来了枪声。

「有情况!」班长大喊一声,我们赶紧趴下,端起步枪警戒。

原来是前头的部队遇到了清军的阻击。

不过那些中国兵的装备实在是太落后了,用的还是老式的前膛枪,射程近得可怜。

咱们的毛瑟步枪一阵齐射,他们就溃散了。

这让我对接下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

这些中国人看起来并不难对付嘛。

02

队伍继续往前走,路上基本没遇到像样的抵抗。

8月5日,咱们轻轻松松就拿下了北仓。

那里本来有不少清军守着,可他们一看到咱们的大炮,立马就跑了。

整个战斗连两个钟头都没用。

8月6日,杨村也是这样。

清军好像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指挥,各部队都是各自为战,一碰就散。

我开始觉得这次行动会比想象的轻松多了。

可老兵施密特提醒我:「小子,别太得意了。

越靠近北京,中国人的抵抗会越厉害。

那毕竟是人家的首都呢。」

果然,随着咱们离北京越来越近,情况开始变了。

清军的抵抗虽然还是不成气候,可开始变得更顽强了。

他们会利用村庄和河流做掩护,跟咱们打一些小规模的仗。

虽然每次都是咱们赢,可伤亡也开始出现了。

昨天下午,我亲眼看到英军的一个士兵被清军的冷枪打中了胸口,当场就倒地不起了。

那个英国小伙子看起来比我还年轻,可能还没满二十岁呢。

「打仗就是这么残酷的。」施密特一边给步枪装弹,一边对我说,「别以为敌人弱就能掉以轻心。

一颗子弹不管是从啥枪里射出来的,打中要害都能要你的命。」

我点了点头,心里的轻松感消失了不少。

8月12日,咱们终于到达了通州。

通州离北京城只有十四英里了。

站在通州的城墙上,我甚至能看到远处北京城模糊的轮廓。

那座古老的城市静静地躺在华北平原上,巨大的城墙在夕阳下显得威严又神秘。

我想象着城墙后面有多少中国兵在等着咱们,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

联军在通州休整了一天。

各国指挥官开会商量攻城计划,咱们这些当兵的就抓紧时间休息,清理武器,补充弹药。

营地里的气氛很奇怪。

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最关键的战斗就要来了,所以显得比较严肃。

另一方面,经过这么多天的进军,联军的士气很高,大家都相信能够成功攻下北京城。

晚上,我和几个德国战友坐在篝火边聊天。

「你们说,北京城里到底有多少中国兵?」年轻的弗兰茨问道。

「听说有六万多正规军,还有几十万义和团民呢。」施密特回答。

「这么多?那咱们只有一万八千人,不是要被他们包围了吗?」弗兰茨有些担心。

「人多有啥用?」另一个老兵哈特曼笑了笑,「他们的武器装备比咱们差了至少三十年。

咱们有克虏伯大炮,有毛瑟步枪,还有机关枪。

他们拿啥跟咱们打?大刀长矛吗?」

「可不能小看人家。」施密特严肃地说,「中国人打起仗来是很拼命的。

特别是在保卫自己首都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死战到底的。」

我静静地听着,心里想起了家乡的妻子和刚满一岁的儿子。

希望这场战斗能够早点结束,让我平平安安回到德国去。

03

8月13日晚上,联军开始最后的推进。

夜色降临之后,咱们离开了通州的营地,悄悄地往北京城摸去。

为了不惊动城里的守军,队伍保持着严格的静默,只有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武器碰撞声。

月亮被乌云遮住了,四周一片漆黑。

我紧紧跟着前面战友的背影,生怕掉队了。

大概走了三个钟头,队伍停下来了。

「前面就是北京城外围了。」班长低声说,「离城墙大概还有五英里呢。

今晚咱们在这儿休息,明天天一亮就发起攻击。」

咱们在一个小村庄里找了个破院子住下。

院子里有几间空房子,可能是村民逃跑时留下的。

房子里还有一些家具和生活用品,看得出原来的主人走得很匆忙。

我拿出水壶喝了几口水,然后靠着墙壁休息。

虽然很累,可心里太紧张了,根本就睡不着。

大概到了晚上九点左右,远处突然传来了密集的枪声。

「咋回事?」我跳了起来。

「不知道呢,好像是从北京城那边传来的。」施密特侧着耳朵仔细听。

枪声持续了很长时间,中间还夹杂着炮声。

听起来像是一场激烈的战斗。

第二天早上,咱们才知道发生了啥事。

原来是俄军昨晚提前行动了,偷袭了北京城的东便门。

虽然没有完全成功,可打乱了原来的作战计划。

各国指挥官紧急开会,重新分配攻城任务。

根据新的计划,俄军负责攻打东直门,日军攻打朝阳门,美军攻打东便门,英军攻打广渠门。

咱们德军作为英军的配合力量,协助攻打广渠门。

法军、意大利军和奥匈军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记住了,」咱们的军官在战前动员时说,「北京城的城墙又厚又高,可咱们有大炮。

先用大炮轰开城墙,然后步兵冲锋。

这跟咱们在欧洲打的仗没啥区别。」

他停顿了一下,扫了咱们一圈:「还有,城里的中国军队可能会顽强抵抗。

特别是那些叫甘军的西北兵,听说战斗力比较强。

大家要做好准备。」

我检查了一遍装备:毛瑟步枪、一百发子弹、两颗手榴弹、一把刺刀,还有水壶和干粮。

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天空开始泛白,新的一天来了。

这将是决定性的一天。

04

1900年8月14日,凌晨五点。

北京城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巨大的城墙就像一条黑色的巨龙横躺在大地上。

咱们的大炮阵地设在离城墙大约八百米的地方。

十几门克虏伯大炮一字排开,炮口对准了广渠门。

「开火!」

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炮弹呼啸着飞向城墙。

巨大的爆炸声中,城墙上激起一阵阵烟尘。

清军也开始还击了。

城墙上的大炮发出沉闷的轰鸣声,炮弹在咱们身边爆炸,溅起大片泥土。

可他们的火炮明显不如咱们先进。

射程近,精度差,威力也小。

咱们的克虏伯大炮很快就压住了他们的火力。

轰击持续了大约一个钟头。

城墙上被炸开了好几个大洞,其中最大的一个洞足够一个班的士兵通过。

「准备冲锋!」军官大喊道。

我和战友们跳出掩体,端着刺刀向城墙冲去。

离城墙还有三百米的时候,城墙上突然出现了许多中国士兵。

他们挥舞着各种武器,有的拿着步枪,有的举着大刀,还有的手持长矛。

「杀洋鬼子!」一个中国军官模样的人大声喊叫,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决心。

密集的子弹从城墙上射下来。

我身边的一个德国士兵应声倒地,胸前一片血红。

「卧倒!就地射击!」班长大喊。

我趴在地上,瞄准城墙上的一个中国士兵扣动了扳机。

毛瑟步枪发出清脆的响声,那个中国士兵摇晃了一下,然后倒了下去。

这是我第一次在战场上杀死一个人。

说不紧张是假的,可现在顾不上那么多了。

要么杀死他们,要么被他们杀死。

双方激烈交火了大约十分钟,城墙上的中国士兵开始减少了。

咱们的火力明显占着上风。

「冲锋!」

我跳起来,跟着战友们继续往前冲。

就在这时候,从远处传来了喊杀声。

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美军那边已经成功了。

他们没有强攻城门,而是派人爬上了城墙,从侧面攻击守军。

有了美军的配合,咱们很快就冲到了城墙下。

几个德国工兵熟练地在城墙洞口安装了炸药,准备扩大缺口。

「退后!要爆炸了!」

巨大的爆炸声响起,城墙上的洞口被炸得更大了。

烟尘散去后,咱们蜂拥而入。

广渠门被攻破了!

可这只是个开始。

咱们现在进入的还只是外城,内城才是真正的挑战呢。

05

攻破广渠门后,联军迅速占领了北京外城的一大片区域。

街道上空无一人,商铺大门紧闭,有些房屋的门窗上还贴着白纸,不知道是啥意思。

整个外城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寂静。

「这些中国人都跑哪儿去了?」弗兰茨环顾四周,有些疑惑。

「可能都躲在家里,或者逃到别的地方去了吧。」施密特回答,「老百姓遇到打仗,不跑才怪呢。」

咱们沿着一条宽阔的街道向内城方向推进。

路两边是典型的中国建筑,有些看起来相当气派,应该是有钱人家的宅院。

可现在这些宅院都门窗紧闭,死气沉沉的。

走了大约十分钟,前方出现了一座更加宏伟的城墙。

那就是北京内城的城墙,比外城的城墙更高更厚,看起来更加难以攻破。

「内城的守卫肯定比外城严密。」班长观察着城墙上的情况,「你们看,城墙上布满了中国士兵。」

我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

城墙上确实有很多中国士兵在活动,他们穿着不同的军服,有的是清军的正规军装,有的穿着粗布衣服,应该是义和团的人。

更让我注意的是,这些士兵的精神状态和外城的完全不同。

他们没有逃跑的迹象,反而显得很有战斗意志。

「看来内城的中国军队不好对付啊。」我对施密特说。

「当然不好对付了。」施密特看了看手表,「现在已经上午十一点了。

听说其他几个门的战斗也很激烈呢。

俄军攻东直门,日军攻朝阳门,都遇到了顽强抵抗。」

正说着,内城方向传来了激烈的枪声和炮声。

听起来像是爆发了大规模战斗。

「是正阳门方向!」一个军官用望远镜观察后大喊,「美军在那里遇到了硬骨头!」

正阳门是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也是最重要的门户之一。

如果那里的战斗如此激烈,说明中国军队确实在进行顽强抵抗。

咱们的任务是配合英军继续攻打广渠门一带的内城城墙。

虽然外城的广渠门已经被攻破了,可内城的城墙是另一道防线。

英军的指挥官是个有经验的军官,他仔细研究了地形后,决定从城墙的一个相对薄弱的地方发起攻击。

「德国的朋友们,」他用带着浓重英国口音的德语对咱们说,「咱们需要你们的火力支援。

你们的毛瑟步枪比咱们的恩菲尔德步枪射程更远,精度更高。」

咱们的军官点头同意。

很快,德军和英军混合编成了几个攻击小组。

下午一点,对内城的攻击开始了。

这一次,中国军队的抵抗确实更加激烈了。

他们不仅有较好的武器装备,而且战斗意志非常顽强。

我看到一个中国军官站在城墙上,不断地挥舞着军刀,指挥手下的士兵射击。

联军的子弹在他身边嗖嗖飞过,可他毫不躲避。

这种勇气让我感到敬佩,同时也感到担心。

这样的敌人确实不好对付啊。

06

下午两点,广渠门的内城城墙终于被英德联军攻破了。

可咱们很快发现,攻破城墙只是开始。

真正的战斗在城墙后面等着咱们呢。

与外城的空旷不同,内城里到处都有中国士兵在抵抗。

他们利用街道、房屋、甚至一些大树作为掩护,跟咱们进行巷战。

这种战斗比攻城战更加危险。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后面会不会冲出一个举着大刀的中国士兵。

我亲眼看到一个英国士兵刚刚转过一个胡同口,就被一个躲在门后的中国士兵用长矛刺中了腹部。

那个英国人痛苦地倒在地上,鲜血很快就染红了青石板路面。

「小心暗算!」班长大声提醒咱们,「这些中国人太狡猾了!」

确实是这样。

与欧洲的战争不同,这些中国士兵很少进行正面冲锋。

他们更喜欢利用地形优势,进行游击式的攻击。

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们的战斗意志。

我看到一个年轻的中国士兵,腿部被子弹打中了,血流不止。

可他还是坚持在一座房屋的窗口射击,直到最后失血过多晕倒。

还有一个看起来年纪很大的中国军官,手下的士兵都已经撤退或阵亡了,可他一个人守在一个街口,用一把古老的单发步枪坚持抵抗,直到被咱们的机枪击毙。

「这些中国人到底在想啥?」弗兰茨一边装填子弹一边问,「他们明明知道打不过咱们,为啥还要这样拼命?」

「因为这是人家的首都啊。」施密特严肃地回答,「如果有外国军队攻打柏林,你会咋办?」

弗兰茨想了想,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下午四点左右,咱们听到正阳门方向传来了更加激烈的战斗声。

那里的枪声和炮声几乎没有停歇过,显然正在进行一场恶战。

「听说美军在那里遇到了一个叫马福禄的中国将军。」一个英国军官告诉咱们,「那家伙只有四百人,可打得非常顽强。

美军已经伤亡不少了。」

马福禄?我记住了这个名字。

一个只有四百人的中国将军,能让装备精良的美军如此头疼,确实不简单啊。

夕阳西下,战斗还在继续。

虽然联军已经攻入了内城,可中国军队的抵抗还是非常激烈。

看起来,要完全占领北京城,还需要更多时间呢。

我靠在一堵墙边休息,喝了几口水。

制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靴子里也灌满了尘土。

可我知道,最激烈的战斗还在后头呢。

《999999999999999》

正阳门下,马福禄挥舞着那把祖传的环首刀,刀刃在夕阳下闪着寒光。

「弟兄们!身后就是紫禁城,是我们大清的祖宗基业!」他的声音在城门洞里回荡,「今天就算战死,也不能让洋人踏进这道门!」

四百名甘军士兵紧握手中的武器,他们大多来自西北的贫苦家庭,跟随马福禄南征北战多年。此刻,每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决死的火焰。

美军第十四步兵团在查菲将军的指挥下,已经连续攻击了三个小时。他们的毛瑟步枪和机关枪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网,但甘军就是不退。

「这些中国人简直疯了!」一个美国士兵一边装弹一边抱怨,「我们的火力这么强,他们还敢硬拼!」

查菲将军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正阳门的情况。这位经验丰富的军官发现,虽然甘军的武器装备远不如美军,但他们对地形的利用非常巧妙。

正阳门是一座巨大的城楼建筑,有多层防御工事。甘军利用城楼内部复杂的结构,形成了层层防线。美军每攻占一个位置,甘军就退到下一个位置继续抵抗。

而马福禄本人,更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

这位回族将军身材高大,武艺高强。他不仅指挥有方,而且身先士卒。每当美军攻势最猛烈的时候,他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鼓舞着手下士兵的士气。

「将军,洋人的火力太猛了!」一个满脸血污的甘军士兵跑到马福禄身边,「咱们已经伤亡过半了!」

马福禄看了看手下的士兵们。确实,四百人的队伍现在只剩下不到两百人还能战斗。但他们的眼神依然坚定。

「传我的话,」马福禄大声说道,「今天谁要是后退一步,就是我马福禄的罪人!咱们甘军从来没有孬种!」

话音刚落,美军的新一轮攻击开始了。

这一次,美军动用了所有的火炮。巨大的爆炸声中,正阳门的城楼被炸得摇摇欲坠。石块和砖瓦如雨点般落下,砸在甘军士兵的头盔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但甘军依然没有退却。

马福禄举起手中的环首刀,刀锋直指美军的方向:「弟兄们,跟我冲!」

他第一个跳出掩体,向着美军的阵地冲去。

那一刻,夕阳如血,映红了半边天空。

马福禄的身影在硝烟中若隐若现,但他手中的刀光却分外清晰。在他身后,剩余的甘军士兵们发出震天的喊杀声,紧紧跟随着他们的将军。

「射击!射击!」美军军官大声命令。

密集的子弹向着冲锋的甘军射去。最前面的几个甘军士兵应声倒地,但后面的人踏着同袍的血迹继续前进。

马福禄挥舞着大刀,如同一头愤怒的雄狮。一个美国士兵还来不及装弹,就被他一刀砍倒。刀锋上溅起的鲜血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该死的!这个中国将军太厉害了!」一个美军军官惊呼道。

美军开始后退。虽然他们的武器先进,但在如此近距离的肉搏战中,甘军的大刀和长矛反而更有优势。

战斗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

马福禄身中数弹,军装已经被鲜血染红,但他依然在战斗。环首刀在他手中飞舞,每一次挥动都会带走一个敌人的生命。

「将军!您受伤了!」一个甘军士兵冲到马福禄身边。

「小伤!不碍事!」马福禄抹了一把脸上的血,「继续战斗!」

但美军的援军到了。

更多的美军士兵从侧翼包抄过来,甘军陷入了重围。

马福禄环顾四周,手下的士兵已经所剩无几。但他没有丝毫退意。

他举起那把环首刀,刀刃上还在滴血。在夕阳的映照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

「弟兄们,」他的声音依然洪亮,「能跟你们一起战斗到最后,我马福禄此生无憾!」

美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

马福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猛地举起大刀,向着最近的美军士兵冲去...

就在刀锋即将落下的瞬间,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口。

这位勇敢的甘军将领摇晃了一下,可还是没有倒下。

他咬着牙,继续挥刀往前。

第二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肩膀。

第三颗击中了他的腹部。

马福禄终于支撑不住,单膝跪在了地上。

可他手中的刀还是紧握着,刀尖指向敌人的方向。

「马将军!」剩下的甘军士兵们发出悲愤的呐喊。

他们不顾一切地冲向美军,为他们的将军报仇。

可一切都太迟了。

马福禄用尽最后的力气,将手中的环首刀插在地上。

鲜血从他的嘴角流出,可他的眼神还是坚定的。

「大清...大清...」他艰难地说着,声音越来越小。

夕阳完全落下了,正阳门陷入了黑暗。

马福禄和他的四百甘军士兵,就这样战死在了北京城下。

美军占领了正阳门,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查菲将军看着满地的尸体,心情复杂。

「这些中国士兵真是勇敢啊。」他对身边的军官说,「特别是那个叫马福禄的将军,是我见过的最英勇的军人之一。」

夜幕降临,北京城内的抵抗声逐渐减弱了。

各国联军已经基本控制了内城的主要区域。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逃出了紫禁城,一路向西逃往西安去了。

北京城陷落了。

07

8月15日清晨,我跟着德军进入了紫禁城。

这座传说中的皇宫比我想象的还要宏伟。

巨大的红墙黄瓦在晨光中闪闪发光,一座座宫殿错落有致,显示着这个古老帝国曾经的辉煌。

可现在,这里已经空无一人了。

皇帝和太后都跑了,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也都散了。

偌大的紫禁城,就剩下咱们这些外国兵在里面转悠。

「天哪,这地方真够大的。」弗兰茨瞪大了眼睛,「德国皇帝的宫殿跟这比起来,简直就像个农舍。」

确实是这样。

无论是建筑的规模还是装饰的华丽程度,紫禁城都远超欧洲的任何宫殿。

每一座大殿都金碧辉煌,每一个院落都精美绝伦。

可很快,我就发现了一些让人不安的现象。

一些联军士兵开始在宫殿里搜寻财宝。

他们撬开一个个箱子,翻找着可能值钱的东西。

珍贵的瓷器被打碎在地上,精美的书画被随意践踏。

「嘿,穆勒,你看这个!」哈特曼兴奋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玉器,「这东西肯定很值钱!」

我看了看那个玉器,确实很精美。

可不知道为啥,我心里感到一阵不舒服。

「咱们是来解救使馆的,不是来抢东西的。」我说。

「哈!别装正经了!」哈特曼笑了笑,「指挥官们都默许咱们这么做,为啥不拿?

反正这些中国人也不会感谢咱们。」

他说得也有道理。

确实,各国指挥官对士兵们的行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有传言说,德国的瓦德西元帅到了以后,会正式允许联军「抢劫三天」。

可我还是觉得这样不对。

我想起了昨天在正阳门战死的马福禄和他的士兵们。

虽然咱们是敌人,可我不得不承认,他们是真正的勇士。

这样的勇士值得尊敬,而不是这样的侮辱。

我离开了紫禁城,来到街上巡逻。

北京城的街道上现在非常混乱。

除了各国士兵在巡逻之外,还有一些中国老百姓在活动。

可他们看起来都很害怕,看到外国兵就躲得远远的。

我注意到,有些街道上还躺着尸体。

有联军士兵的,也有中国士兵和老百姓的。

战争的残酷在这些尸体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下午,我遇到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场面。

在一条胡同里,我看到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子跪在一具尸体旁边哭泣。

那具尸体穿着甘军的军装,应该是在昨天的战斗中阵亡的。

女子很年轻,可能还不到二十岁。

她的哭声很悲伤,让人听了心里难受。

我犹豫了一下,走了过去。

女子看到我,立刻警觉地后退了几步。

她的眼中充满了恐惧。

我举起双手,表示没有恶意。

然后从背包里拿出了一块干粮,轻轻地放在她面前。

女子看了看干粮,又看了看我,眼中的恐惧少了一些。

「谢谢。」她用很轻的声音说,用的是中文。

虽然我听不懂中文,可我知道她在感谢我。

我指了指地上的尸体,然后做了一个询问的手势。

女子明白了我的意思,点了点头,眼泪又流了出来。

我猜测,那个死去的甘军士兵可能是她的丈夫或者兄长。

战争夺走了她的亲人,让她陷入了绝望。

我又从背包里拿出了一些食物,放在她身边。

然后向她鞠了一躬,转身离开了。

走在回营地的路上,我的心情很复杂。

战争胜负已定,北京城已经被联军占领了。

可这种胜利让我感到沉重。

我想起了家乡的妻子和孩子,想起了德国的青山绿水。

突然间,我很想早点结束这一切,回到那个没有战争的地方去。

08

8月17日,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到达北京,被任命为八国联军总司令。

瓦德西是个典型的普鲁士军官,严肃而高效。

他的到来让联军的行动更加有组织性了。

不过,他的第一个决定让我感到不安。

「各位士兵,」瓦德西在全体德军面前宣布,「为了补偿咱们在这次战役中的损失,联军将被允许在北京城内进行三天的自由行动。」

啥是「自由行动」,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实际上就是允许士兵们抢劫三天。

果然,接下来的三天里,北京城陷入了空前的混乱。

各国士兵四处搜寻财宝,从皇宫到王府,从官衙到民宅,几乎没有地方能够幸免。

珍贵的文物被抢走,精美的建筑被破坏,无数的财富流入了外国士兵的口袋。

我尽量避免参与这些活动,可作为一个普通士兵,我也无法阻止啥。

最让我震惊的是对古观象台的争夺。

古观象台位于北京东城,上面有许多精美的天文仪器。

这些仪器制作精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德军和法军都想要这些仪器。

两国军官为此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瓜分这些宝贝。

我看着德国士兵们将那些古老的天文仪器装箱运走,心里五味杂陈。

这些东西本来是属于中国的,现在却要被运到德国去装饰皇帝的花园。

三天的「自由行动」结束后,北京城的面貌已经完全改变了。

许多建筑被破坏,街道上满是垃圾和碎片。

原本繁华的商业区变得萧条冷清。

无数的中国老百姓失去了家园和财产。

联军开始建立占领区管理体制。

北京城被划分为几个区域,分别由不同国家管理。

德国分到了东城的一部分,包括一些重要的政府机构。

我被分配到街头巡逻的工作。

每天的任务就是维持占领区内的秩序,防止出现反抗活动。

在巡逻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让人心酸的场面。

许多中国家庭失去了生计,只能靠讨饭为生。

一些老人和孩子因为营养不良而病倒在街头。

曾经繁荣的古都,现在变成了一片废墟。

可也有一些让我感到温暖的事情。

我注意到,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中国人还是保持着他们的尊严和互助精神。

邻里之间相互帮助,有饭大家一起吃,有衣服大家一起穿。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中国老人在街头倒下了。

立刻就有好几个路人冲过去帮助他,给他水喝,为他遮阳。

虽然这些人自己也很困难,可他们还是愿意帮助别人。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9月初,战争基本结束了。

清政府派出代表开始和联军谈判赔偿和善后事宜。

我收到了家里的来信。

妻子告诉我,儿子已经会走路了,每天都在问爸爸啥时候回家。

我也很想回家啊。

这场战争让我看到了很多东西:勇气与怯懦,文明与野蛮,希望与绝望。

我见识了马福禄这样的英雄,也见识了战争的残酷和丑恶。

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德国人还是中国人,咱们都是普通的人。

咱们都有家庭,都有梦想,都希望过上平静的生活。

战争可以决定胜负,可它不能改变人性的本质。

1900年的北京之战结束了,可它留下的伤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

而我,一个来自慕尼黑的普通德国士兵,将永远记住这段经历。

记住马福禄的英勇,记住那个在胡同里哭泣的年轻女子,记住古老北京城的辉煌与沧桑。

这就是我的战地日记,真实记录了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的全过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可那些在炮火中闪现的人性光辉,将永远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尾声

1901年春天,我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轮船。

站在甲板上,看着渐渐远去的中国海岸线,我的心情很复杂。

这片古老的土地给我留下了太多记忆。

有战争的残酷,有人性的光辉,有文明的冲突,也有心灵的震撼。

回到德国后,我很少向别人提起这段经历。

家乡的人们只是把它当作一次普通的军事行动,一次德意志帝国的胜利。

可对我来说,它远不止这些。

多年以后,当我已经白发苍苍,当我的孙子问起那场遥远的战争时,我总是告诉他:

「孩子,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那些在北京城下战死的中国士兵,和咱们德国的士兵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这种精神值得尊敬。」

「记住,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尊重别人的文化和传统。

世界很大,民族很多,可人性是相通的。

只有相互理解和尊重,这个世界才能真正和平。」

这就是一个德国老兵想要传递给后人的话。

愿这样的战争永远不要再发生。

愿世界永远和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