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财长呼吁民众捐款还国债,7月27日,美国传来最新消息

# 关税战还不够?

美国在4月2日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关税战。

这一举措的动机显而易见:通过增加关税,美国试图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

这场关税战的“收益”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美国国债问题依然严峻。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经公开呼吁民众捐款,以偿还高达36.7万亿美元的国债。

美国国债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

自奥巴马时代以来,美国国债规模如同火箭般不断攀升。

美国国会频繁提高国债上限,使得财政部能够继续发行国债。

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在提升国债上限的问题上都表现出一致的态度,这甚至成为两党少有的共识。

美国联邦政府长期处于财政赤字状态,发行国债成为填补财政窟窿的主要手段。

随着美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发行国债的依赖性愈发严重,导致国债规模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

美国国债问题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

目前,美国国债规模已超过其全年GDP总额,这意味着美国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

即便美国一年内不进行任何开销,其创造的经济规模也无法偿还国债。

美国并未因此缩减开支,反而继续大手笔投入,尤其是在国防预算和军工产业领域。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使得美国国债问题愈发复杂,利息负担也越来越重。

美国财长贝森特呼吁民众捐款偿还国债,这一提议引发了广泛争议。

事实上,美国国债问题并非普通民众能够解决的。

美国国会近期通过的法案,表面上是为解决国债问题,实则更多是为富人阶层谋取利益。

美国既得利益集团在不断敛财的同时,普通民众却要为此买单。

关税战的发动,实际上也是对美国普通民众财富的掠夺,因为消费者最终承担了关税增加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曾试图说服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但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持续下降。

这一现象表明,中国对美国国债的信任度正在降低。

随着美国国际地位的下降,美元作为主要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也受到挑战。

一旦美元丧失这一地位,美国国债的价值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成为“鸡肋”。

美国国债问题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美国财长呼吁民众捐款的提议,无疑是对美国联邦政府号召力的一种高估。

美国国债问题的根源在于其长期以来的财政赤字和过度依赖国债发行的经济模式。

若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任何表面化的措施都难以奏效。

美国国债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其背后反映了美国国内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和国际地位的动摇。

总之,美国国债问题已经达到临界点,关税战的发动并未能有效缓解这一危机。

美国财长呼吁民众捐款的提议,更像是无奈之举。

美国国债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根源入手,调整财政政策,减少对国债的依赖。

否则,这一“雪球”只会越滚越大,最终对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冲击。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