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帅|百亿投资打水漂,莫迪的承诺成空头支票?

保变电气印度公司的办公室里,最后一名中国工程师默默摘下工牌。

这家中国国企在印度深耕13年,手把手培养印度工程师,转移特高压变压器全套技术,最终以1.37亿元的价格将90%股权贱卖给印度本土企业,净亏损超6000万人民币。

而接盘者,正是它昔日的“学徒”。

这不是孤例,而是一场系统性围猎的开始。

比亚迪曾计划投资10亿美元在印建电动车厂,却被印度以“安全问题”拒之门外,反手追加天价税单。

小米更遭遇致命一击:48亿资金被印度执法局冻结没收,申诉遭法院驳回,十年经营成果一夜归零。

上海电气为印度莎圣电厂垫资建造的6台发电机组,验收后遭遇13.5亿美元尾款拖欠,仲裁五年未果。

印度市场三大陷阱浮出水面。

第一重:政策镰刀,专割外资“韭菜”。

印度2020年修订外资政策,要求邻国投资必须经政府审批,382份中资申请仅80份获批。

2025年新规变本加厉,电子领域强制中企持股压至10%以下,供应链迁移审批比登天还难。

更荒诞的是规则弹性:特斯拉工厂选址突遭“考古遗址”叫停,沃尔玛被追缴13亿美元陈年税款。

第二重:技术榨取,养虎为患。

中钢集团曾助印度塔塔集团建造世界级高炉,倾囊相授氢能炼钢技术,结果对方学成后低价倾销东南亚,反挖数十名核心工程师。

印度电力部长公开宣称:“外资教会技术后,该让印度制造登场了! ”随后将特高压设备出口沙特,直击中国市场份额。

莫迪政府“吸引外资-强制技术转移-驱逐外资”的PLI计划,已成系统性国策。

第三重:效率黑洞,吞噬资本耐心。

富士康印度工厂三年换七任厂长,手机良品率仅63%,不足中国工厂的七成。

印度工人日均组装45部手机,不到中国工人的四成,企业还需为每日两小时瑜伽冥想照付薪水。

土地法改革十年停滞,四分之三外资项目烂尾在征地纠纷;号称简化的税制搞出八种税率,合规成本暴增40%。

当“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成为共识,外资掀桌离场。

三星弃置2.3亿美元设备撤出诺伊达,苹果将三分之一iPhone产能急转越南。

2024年中国手机供应链遭遇签证寒冬,显示模组企业集体关停印度生产线。

印度股市外资三天净流出5万亿卢比,用脚投票快过政客演讲。

连俄罗斯都栽进同一个坑:

因西方制裁收下印度卢比结算石油,结果数百亿卢比沦为废纸——印度拒绝其购买本国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