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朝鲜战争,这场打得挺激烈的仗,从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跨过三八线开始,到1953年7月27日签停战协定结束,整整三年多时间。北朝鲜那边有苏联和中国支持,南朝鲜则是美国领头的联合国军帮忙。
起因是二战后韩国被分成南北两部分,北边是苏联占领区,南边是美国占领区,1948年各自成立政府,都想统一对方,结果北朝鲜先动手入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北朝鲜,美国赶紧派兵过去,怕共产主义扩张影响到日本和整个亚洲。
本来美国人以为这仗好打,谁知道后来中国志愿军介入,把局势搅得天翻地覆。美国投入了大量兵力,陆军三分之一、空军五分之一、海军近一半,总共消耗7300万吨物资,花了数百亿美元军费。
可最后呢,没能统一朝鲜半岛,反而签了停战协定,边界基本回到三八线附近,建立了一个2英里宽的非军事区,到现在还存在,没签和平条约,技术上战争还没结束。
在美国人眼里,这场战争叫“被遗忘的战争”,为什么呢?因为它夹在二战和越南战争中间,二战是全球大仗,越南战争闹得沸沸扬扬,媒体天天报道,可朝鲜战争在美国国内关注度不高。很多人觉得它就是个“警察行动”,因为杜鲁门总统没正式宣战,而是用联合国名义打的。
战后美国教科书里提得少,电影电视也少见,除了《陆军野战医院》这个剧集,基本没啥大制作。相比之下,二战有《拯救大兵瑞恩》,越南有《现代启示录》,朝鲜战争就冷落了。
原因之一是美国没大胜,死了3.6万多人,伤了10万多,还丢了面子,本土民众不想多提。加拿大老兵也这么叫它,说是被遗忘的。总之,这仗在美国历史里像个尴尬的存在,提起来不舒服,就慢慢淡忘了。
基辛格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是美国外交大佬,1923年生,2023年才走,活了100岁。他对朝鲜战争有评论,说这场仗让新中国经受了战火考验,彻底颠覆了中国一贯软弱被动的形象,证明了中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作为前国务卿,他还直言,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被中国打得无力向前推进,甚至一蹶不振。想想看,美国当时是核超级大国,装备先进,工业发达,可在中国志愿军介入后,仗打得异常艰苦。
基辛格的这些话不是随便说说,他写书和演讲里都提过,强调朝鲜战争改变了中美力量对比,让美国以后在亚洲行事更谨慎。1971年他秘密访华,推动尼克松1972年访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开始承认中国实力,不敢再轻视。
战争过程挺曲折的。1950年6月北朝鲜入侵,南朝鲜军队节节败退,很快就丢了首尔。美国7月派兵,起初被围在釜山防御圈里,差点全军覆没。后来麦克阿瑟指挥仁川登陆,9月15日成功,切断北朝鲜补给线,迅速反攻,10月占领平壤。可麦克阿瑟太自信,继续北上到鸭绿江边,无视中国警告。
中国志愿军10月19日入朝,彭德怀指挥,第一场战役10月25日打响,志愿军兵力跟联合国军差不多一比一,可靠战略战术取胜,歼敌1.5万多人,把联合国军赶到清川江南。麦克阿瑟还觉得中国只是小股部队,继续进攻,结果长津湖战役11月27日爆发,美军陆战一师被围,付出大代价突围,撤退120多公里,创下美军历史最远撤退记录。
1951年,仗进入拉锯。联合国军1月反攻,志愿军组织防御,汉江两岸打得激烈。4月联合国军春季攻势,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反击。铁原阻击战5月29日开始,志愿军63军2.4万人对联合国军5万人,联合国军有1400门炮、400辆坦克、大量飞机支援,可志愿军用三三制战术守住,付出全军大半伤亡代价,确保主力转移。
麦克阿瑟因为想扩大战争,甚至建议用核弹,被杜鲁门解职,4月11日走人。接手的李奇微调整策略,仗变成阵地战。谈判从1951年7月开始,边打边谈。
1952年,上甘岭战役10月14日开打,联合国军狂轰滥炸,每天扔几千吨炸弹,高地被削平几米。志愿军两个连守坑道,联合国军用添油战术,轮番进攻,保持兵力优势,可志愿军靠夜间反攻守住,到11月25日结束。
这仗显示现代战争不是光靠人海就能赢,联合国军其实也用密集冲锋,但志愿军战术更灵活。整个战争,美国渲染志愿军用人海战术,其实是为了找借口掩盖失败。事实是局部战斗里联合国军兵力往往更多,火力更强,可还是没能实现占领全朝鲜的目标。
停战后,影响深远。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为和平发展赢了时间。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力量,艾森豪威尔上台后表示,以后在亚洲避免直接派步兵作战。越南战争时,美国1965年大规模介入,但遵守北纬17度线,不敢越界怕和中国再打。
基辛格推动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就是基于这种现实主义。他晚年还评论中美关系,说要避免对抗,因为技术进步让冲突更危险。朝鲜战争让美国学乖了,以后在台海、南海挑衅,但不敢直接派兵,就是怕重蹈覆辙。麦克阿瑟战后说,谁想和中国陆军打仗就是脑子有问题。
总的来说,这场战争不是谁想打就打的,中国是为了维护边境安全,美国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结果呢,美国没达到战略目标,中国实现了把敌军赶回三八线南。西点军校教官都承认,对美国军人来说,说朝鲜战争打平手是自欺欺人。
基辛格的观点挺中肯,他说中国从那以后成了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被打出阴影,以后政策都得掂量着来。现在中美关系紧张,但历史教训在那摆着,谁也不想重演那种惨烈。
战争死了近500万人,半数是平民,韩国总人口10%没了,美国死了近4万,伤10万多,中国志愿军牺牲也多。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签字时,说签了个没胜利的停战协定。
基辛格一生毁誉参半,推动对华开放,但也因越南等事遭批评。可他对朝鲜战争的评论,点出本质:美国低估了中国意志和能力,导致自己陷入泥潭。以后美国在冷战中调整策略,美苏缓和也受影响。
朝鲜半岛到现在还分着,分界线是世界上最重兵把守的地方,随时可能擦枪走火。年轻人知道这场仗的少,尤其在美国,教科书一带而过。可历史就是这样,遗忘不掉的终究会提醒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