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1943年泰国两次进犯云南 泛泰主义如何兴衰?

在继续阅读之前,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新文章。您的鼓励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源泉。

【序章】

1943年2月,在云南边境的打洛镇,泰国军队的坦克碾过了国界标志,炮声震天。这个被称为“佛国”的地方,竟然敢侵犯中国的土地?

答案隐藏在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梦想中——泛泰主义。这个梦想让一个小国妄想征服整个东南亚,最终却落得个失败的下场。

一个充满风险的梦

1932年6月24日,泰国曼谷。

军官銮披汶站在皇宫前方,紧握着政变后获得的权力。在他心中,有一张蓝图:从缅甸的掸邦到中国的西双版纳,从老挝到柬埔寨,所有讲泰语的地方都应该属于泰国。

这就是泛泰主义。

听起来很奇怪?但当时的泰国人并不这么认为。

拉玛六世国王早就种下了这样的想法,他学习了英国的“上帝、国王和国家”模式,在百姓中推广“民族、君主、宗教”三者合一的理念。他的目的是团结人心,对抗西方殖民者。

很快就能看到效果,泰国是东南亚地区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的国家,这让泰国人民感到非常自豪。

成功会让人上瘾。

登上台后,銮披汶把泛泰主义从防御转向了扩张。他的智囊銮威集提出了一项更大胆的计划:全球有三千六百万泰人,遍布十几个国家。而在泰国国内只有一千三百万,其余两千三百万的“同胞”都在遭受苦难。

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自由!

这段话听起来很熟悉,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地都在喊类似的“民族统一”口号。德国人希望统一所有德意志人,意大利人想恢复罗马帝国的辉煌,日本人则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泛泰主义可以看作是亚洲特有的极端民族主义形式。

1939年6月24日,銮披汶政府宣布,暹罗正式改名为泰国。

这不仅仅是改个名字那么简单。"暹罗"这个词来源于梵语,意思是"黑皮肤的人",这是外人给的称呼。而"泰"则意味着"自由的人",这是他们自己对民族的称呼。

既然被称为泰国,有人可能会认为所有泰族人的居住地都应该属于泰国,比如中国的云南地区就有傣族居住。

附近的国家马上提高了警惕,中国、英国和法国都明白过来,泰国改名字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目的是想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很遗憾,国际形势给了銮披汶一个机会。

不好的交易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遭到袭击。

当日本袭击美军基地的消息传到曼谷时,銮披汶在办公室里来回走动,心里明白,他必须做出决定了。

可以选择对抗日本,像东南亚其他国家那样遭受占领;也可以选择与日本合作,在新的秩序下获得一些利益。

銮披汶选择了另外一个选项。

12月8日凌晨,日军在泰国南部登陆。泰军抵抗了几小时后,銮披汶下令停火。理由是避免无谓伤亡,保护国家主权。

12月11日,日本和泰国签订了同盟条约。

日本承认泰国收回被英法占领的失地,包括缅甸掸邦和法属印度支那的部分领土。作为回报,泰国向英美宣战,开放所有军事设施给日军使用。

1942年1月25日,泰国正式向英国和美国宣战。

銮披汶觉得自己很聪明,既保住了政权,又能实现泛泰主义的扩张梦想,却不知,这是与魔鬼的交易。

日本人一直没把泰国当成平等的朋友,他们认为泰国的军队战斗力不强,只能用来充数。日本南方军的领导还担心,如果和泰国军队一起行动,日本兵还得分出精力来保护泰国兵。

泰国不久之后就遭遇了苦涩的后果。

日本军队从泰国购买了大量物资,但用的是一种在日本无法使用的特殊日元支付,这种钱在泰国几乎等同于废纸。这样一来,泰国的经济被严重削弱,物价飞涨,民众对这种情况非常不满。

可銮披汶现在是进退两难,为了展示自己的重要性,他主动提出帮助日军截断中国抗战的重要补给线。

目标是云南。

血红的边境线

1942年2月,泰国成立了用于缅甸战役的军队。

表面上是日本中将守屋精尔在指挥,但实际上泰国军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并不是真心想帮日本人打仗,而是想借机夺回失去的土地。

什么叫失土呢?根据泛泰主义的观点,云南西双版纳和缅甸掸邦都是泰族的传统领地。历史上,这些地区确实住着很多说泰语的人。

住在一块不代表就有主权。

2月12日,泰国军队越过了泰缅边境,向景栋发起进攻,而守卫景栋的是中国远征军第93师的战士们。

师长吕国铨接到的指示非常清楚:一定要守住每一寸土地。

4月12日,泰国军队开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开炮。当时,一位中国连长尝试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刚一走出战壕就被枪杀。

和平谈判的路子已经断了。

泰国军队用了一种特别的武器:大象。

这些巨大的家伙背着机枪,迈着沉重的步伐出现在战场上,中国士兵从来没见过这种打法,一时之间阵脚大乱。

泰军顺势占领了缅甸境内的大片土地。

銮披汶心情激动,因为泰国的国土面积达到了近代以来的最大值,国内的媒体纷纷大力报道这一"收复失地"的重大胜利。

但他们想要的更多。

1942年12月10日,雨季结束了,泰国军队又召集了6万多人,还带来了十几架飞机和十几门大炮,打算发动更大的攻击。

这次行动瞄准了中国的内地市场。

到了12月中旬,泰国军队从六个方向进攻,目标是云南和缅甸交界处长达240公里的防线。面对兵力上的巨大差距,中国军队只能一步步撤退,最终决定将所有部队撤回国内。

1943年1月26日,决定性的战斗开始了。

泰国第九步兵部队在飞机和炮兵的支援下,对57到60号界桩之间的区域发起了猛烈攻击。他们的目标是占领大勐龙,然后渡过澜沧江,切断第九十三师的退路,最终全歼这支队伍,并控制整个西双版纳地区。

如果泛泰主义能够成功,它就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宣布自己的统治。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泰国军队曾一度占领了58号界桩的最高点。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他们使用了转移注意力的策略,主力部队突然袭击了打洛口岸。

打洛被敌人占领了。

泰国军队进入了云南境内4公里,这是泰国军队第一次占领中国的土地。

这个消息传到重庆,全国人民都很生气。一个小小的泰国,竟然敢在我们的土地上撒野?

蒋介司令部发出严令,无论如何都要夺回失去的土地!

梦想落空

当吕国铨接到任务时,第93师已经损失了很多士兵,只剩下大约3200人还能打仗,但这其中很多人身体都不好。而且,他们的子弹也不多了,食物和物资也断供了。

怎么办呢?吕国铨脑海中浮现出游击战的景象。

他下令将大军分散,变成小队行动,士兵们藏身于傣族的竹楼里,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如同鬼影般在密林中穿梭。

泰国军队的噩梦开始了。

中国的战士们用燃烧瓶击毁了泰国军队的坦克,并在夜晚发动突袭,切断了敌人的补给线。到了白天,他们又隐入茂密的树林中不见了踪影。泰国军队的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士兵如同丛林中的幽灵,每前进一步,就有上百人倒下。"

2月1日,第93师派出超过500人的突击队,悄悄潜入泰国军队的指挥中心。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泰国军队的指挥所变得一片混乱,多辆坦克也被点燃。

3月11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第93师集结了两个团的力量,对泰国军队发起了全面攻击。中国士兵们冒着飞机的扫射,用刺刀与泰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近战。

这场战斗中,泰国军队损失了超过四千人。

号称顶尖的“王牌师”被打得落花流水,慌忙逃回了国界那边。

泛泰主义的军事行动完全失败了。

更严重的打击还在后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泰国失去了最强大的后台。这时,銮披汶的应对措施可以说是相当高明。

早在1942年,泰国的一些政治人物悄悄成立了“自由泰国运动”,并与盟军保持联络。如今,这些人被看作是“抗日英雄”。

官方声明:泰国政府对英美宣战的举动被认为是无效的,因为泰国人民始终在对抗日本的侵略。

国际社会竟然认可了这套说法,结果泰国不仅没有被制裁,反而顺利加入了联合国。

1948年,銮披汶再度掌权,他把国家的名字从“暹罗”改回了“泰国”,就像是之前的一切都没有改变过一样。

历史不会抹去这些痕迹。

泛泰主义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当极端的民族主义与法西斯力量结合时,通常会导致对外的侵略和扩张。过去那些所谓的“民族统一”和“夺回旧土”的口号,最后都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所谓的“泛泰民族”其实是一个虚构的说法。傣族和泰族虽然有着共同的祖先,但在分开了一千多年之后,已经发展成了不同的民族。如果硬要把它们强行统一起来,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灾难。

当我们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时,必须小心那些打着“民族”旗号的扩张言论。不管说得多么好听,侵略就是侵略,没有正当的理由。

在云南边境牺牲的中国士兵,用他们的生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国家的主权不能被侵犯,民族的尊严不容被践踏。

这段历史我们必须铭记在心。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点此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