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知#家人们,最近网上疯传一个离谱又扎心的事儿——成人安抚奶嘴卖爆了,月销轻松破千!你没看错,就是那玩意儿,小时候被爹妈硬塞嘴里,长大了居然自己掏钱抢着买,这届成年人是咋了?
先给你们瞅个真实买家秀:上海的白领小林,白天在写字楼里跟客户扯到嗓子冒烟,晚上回家往沙发上一瘫,从包里摸出个粉嫩嫩的奶嘴往嘴里一叼,对着手机刷剧。她发朋友圈吐槽:“别笑我幼稚,咬着这玩意儿,白天被甲方气的火儿,居然真能压下去点。”底下评论炸了锅,有人说“同款”,有人骂“巨婴”,还有人默默点开了购物链接。
打开购物软件一搜,这东西早就不是婴儿专属了。商家贼会起名,什么“情绪灭火器”“社恐镇定器”,颜色从马卡龙到莫兰迪,甚至还有带夜光的,主打一个“成年人的小秘密”。更绝的是配套套餐:奶嘴+口罩+帽子,号称“社恐三件套”,戴上能在地铁里隐身,主打一个“我不想说话,别理我”。
为啥这玩意儿突然火了?说白了,还不是成年人的压力憋的。有个95后姑娘说得实在:“小时候哭了有奶嘴哄,现在被老板骂了、被房贷压了,能找谁哭?咬个奶嘴,好歹算自己哄自己。” 心理学上这叫“退行行为”,压力大到扛不住时,人会不自觉想回到小时候那种被照顾的状态,奶嘴就是个简单粗暴的“情绪拐杖”。
当然,骂声也不少。有大爷刷到视频直摇头:“二三十岁的人叼个奶嘴,像话吗?怕不是没断奶!” 就连年轻人内部也吵翻了,有人觉得“解压方式而已,关你屁事”,有人嘲讽“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就买个奶嘴装宝宝逃避现实”。商家更会整活,在详情页写着“使用时请避开长辈和领导”,把尴尬直接摆上台面。
最逗的是各种奇葩用法。有程序员说改bug时叼着它,敲代码都顺了;有学生党考试前咬着复习,说“能想起小时候被妈妈盯着写作业的安全感”;甚至有情侣买成情侣款,吵架了谁先叼奶嘴谁先低头,成了另类和解方式。当然也有翻车的,有小伙上班摸鱼时叼着,被老板撞见,当场社死到想钻地缝。
说到底,这奶嘴哪是什么神器,不过是成年人的“遮羞布”罢了。白天在生活里硬撑着当“大人”,晚上偷摸当个几小时“宝宝”,咬着奶嘴喘口气,第二天接着搬砖。有人说这是幼稚,可谁不是一边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一边找各种小破烂儿给自己回血呢?
要是哪天你在地铁上看到有人戴着口罩,嘴角鼓鼓囊囊的,别惊讶——说不定人家正叼着成人奶嘴,在心里偷偷当五分钟小孩呢。毕竟,生活这么难,偶尔幼稚一下,又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