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似寻常的乡村道路会车纠纷,竟能迅速演变为一场全民围观的“亮证”与“删帖”闹剧,这本身就足以敲响警钟。广西防城港的这出荒诞剧,不仅暴露了某些公职人员的特权思维,更撕开了个人信息安全与公权力边界的巨大裂缝,引发了民众对公平正义最原始、最尖锐的呐喊。
事件的导火索,是7月22日防城港一位普通网友与一辆奔驰车女司机的会车冲突。该网友已主动避让,但奔驰女司机却蛮横要求其倒车,遭拒后竟掏出一本证件,嚣张地抛出那句“要不然,我就拿证了哦!”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她竟能精准报出网友的家庭住址和姓氏。这已不仅仅是道路纠纷,而是赤裸裸的权力炫耀与个人信息滥用。然而,真正的荒诞剧高潮发生在7月31日晚10时许,当事人投诉后,涉事女司机竟与两名民警、一名便衣男子一同“夜访”网友老家。监控视频中,民警那句“你儿子在网上发的视频对我们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必须马上删掉”,以及便衣男子“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乱发东西是要负法律责任的”的警告,彻底将事件推向了公权力干预舆论的深渊。这哪里是调解纠纷,分明是权力对言论的粗暴围剿。
这起事件之所以能瞬间引爆舆论,并持续沸腾,核心在于它精准打击了民众对公平正义的脆弱信任。当一个普通公民的个人信息可以被轻易获取并用于威胁,当本应维护法律尊严的执法者却被指涉嫌参与“删帖”行动,这无疑是对法治精神的公然践踏。民众的愤怒并非无的放矢,它源于对特权阶层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深切忧虑,以及对自身权利可能随时被侵犯的恐惧。这种集体性的反弹,是对权力傲慢的零容忍,更是对法治社会基石的坚决捍卫。
在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公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服务人民,而非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或压制异见的工具。此次防城港市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迅速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这固然是回应社会关切的必要姿态,但仅仅“调查”是远远不够的。公众需要的是一个彻底、透明、经得起任何推敲的调查结果:那位“亮证姐”究竟是何方神圣?她如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民警深夜上门“删帖”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存在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清晰、公正的解答,所谓的“感谢舆论监督”不过是空洞的官腔,公信力将进一步流失。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句话理应成为悬在所有公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它更应成为约束公权力行使者的铁律。当公权力试图以“维稳”之名行“删帖”之实,当个人信息在权力面前如同裸奔,这不仅是对公民言论自由的扼杀,更是对现代法治文明的嘲弄。这起事件,是对中国社会法治建设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次深刻的警示:真正的公平正义,不是靠“删帖”就能实现的,而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公民的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否则,每一次“亮证”和“删帖”,都将是法治大厦崩塌前的一块块砖瓦,最终只会留下民众对特权横行的无尽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