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刚拿下顿巴斯关键枢纽,普京谈停战,中国谨记四大战训

2025年7月,俄军宣布完全控制顿涅茨克的“咽喉”,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 这座被乌军称为“生命线”的城市,断了乌方70%的前线物资补给,俄军炮兵现在能轰到乌军防线后方。 消息一出,外界猜测“体面停战”可能要来了,战场上的血账,远没算清。

俄军打红军城初期,曾被乌军无人机“按在地上打”。 2022年马里乌波尔战役时,俄军装甲部队就吃过亏,运输车队没隐蔽好,被乌军TB2无人机锁定,一天损失20多辆坦克。

这次打红军城,俄军吸取教训,提前用电子战干扰乌军通讯,还是暴露了问题,前线士兵说“子弹送不上来,帐篷漏雨也没人修”,后勤断链导致进攻速度慢了半个月。

2023年赫尔松左岸撤退时,第58集团军和空降兵部队差点“自己人打自己人”,一个说“往左突围”,一个说“往右掩护”,结果两支部队在泥地里堵成一团,被乌军无人机拍成“搞笑视频”。

现在打红军城,俄军改了编制,把步兵、炮兵、无人机编成“小混合连”,基层军官还是习惯“听上级直接命令”,遇到突发情况不敢自己做主。

乌军现在满天飞的是土耳其TB2无人机,便宜(一架约200万美元)、易操作,专门挑俄军老旧雷达打。

2024年数据显示,TB2已摧毁俄军23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俄军的电子战设备经常“失灵”,乌军无人机贴着树梢飞,俄军雷达根本扫不到。

反观中国,去年出口中东的“翼龙-3”无人机,能挂载10枚精确制导炸弹,还能抗电子干扰,这就是差距。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人心账”。 俄军刚进顿巴斯时,部分亲俄民众举着红旗欢迎,现在当地老人抱怨“医院被炸了,药运不进来”,年轻人偷偷给乌军指路。

2025年3月的民调显示,顿巴斯亲俄民众支持率从78%降到52%,很多人说“打仗打的是日子,不是旗子”。 中国企业在海外修铁路、建学校时,总爱加一句“本地人优先招工”,其实就是这个道理,硬实力能赢战场,软实力才能赢人心。

比如后勤,2024年中国国防白皮书里写得清楚:“战时物资储备要覆盖前线30天需求”,现在西南某军工厂的仓库里,压缩饼干、单兵净水器堆得比人高。

再比如无人机,2025年珠海航展上,国产“云影-200”无人机亮相,能挂载8枚导弹,还能同时干扰50公里内的敌方雷达,这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外交上,中国更务实。2025年上半年,中国驻联合国代表连续3次呼吁“停火换缓冲带”,虽然没直接调停,给双方留了对话空间。

经济上,中国外汇储备里美债占比从2020年的37%降到2025年的28%,同时增加了黄金和战略资源储备,真要打“经济战”,咱手里不缺牌。

俄乌冲突以来,中国网友在海外社交平台发了120万条视频,拍的是“中国维和部队在非洲修水井”“中企在巴基斯坦建学校”,用事实反驳“中国支持战争”的谣言。

去年某西方媒体造谣“中国卖无人机给俄军”,结果被扒出是乌克兰自己买的民用版,这波“反向辟谣”,比官方声明管用多了。

战场还在打,停战还没签,该学的教训,咱都记着。 毕竟,打不垮自己的,从来不是敌人,是自己没补上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