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上将说:俄罗斯是西方的劲敌,但中国是西方面临的挑战!

英国上将放狠话:俄罗斯是眼前刺,中国才是心头刀! 可这套路我们早看穿了

西方又玩分猪肉的老把戏! 英国军方大佬最近跳出来,指着俄罗斯说这是“眼前必须摁住的刺”,转头又把中国标签升级成“整个西方世界的终极挑战”。 听起来是战略分析? 剥开皮一看,全是他们“分而治之”的馊饭又回锅了! 明明俄乌那边欧洲都快被能源账单勒得翻白眼,非洲兄弟连面包都快啃不起,英国却跟在美国后头军援乌克兰、拉北欧国家加北约忙得不亦乐乎。 更扯的是,你看英国这些年变脸有多快:2021年报告还说中国是商场上的“生意对手”,到去年北约文件就翻脸说我们是“搅乱系统的麻烦精”,今年更猛,直接上纲上线成“全西方公敌”,这帽子扣得比他们的航母开到南海还快! 为啥这么卖力刷存在感? 还不是英国脱欧后,世界大佬俱乐部里混得有点透明,只能靠拉着中俄搞话题蹭热度。 一边在咱们家门口搞“自由航行”秀肌肉,一边又眼巴巴盯着中国的5G技术使劲咽口水,这精分操作当谁傻?再细看这剧本,简直就是抄袭两百年前他们抹黑俄罗斯的“假文件门”老梗! 如今原封不动再扣中国头上,连个新花样都懒得编。 说到底,欧美政客就指着树立外敌转移老百姓视线,俄罗斯拳头硬钱包瘪,中国钱包厚却不抢地盘。 把中国包装成“长期大Boss”,军火商好数钞票,美军印太扩编也有理。 英国智库最近疯狂渲染台海问题,配合美国唱双簧的痕迹,那叫一个! 硬生生把全球经济织成一体的世界,拉扯回冷战阵营对轰的老路,最后吃苦的都是交电费、买面包的普通人。 真想求太平? 不如先解决自家物价起飞的问题,少在别人围墙根下煽风泼油!

瞧瞧英国上将这番高论,把俄罗斯和中国划拉进两个不同的“威胁格子”,打得一手好算盘。 俄乌战场硝烟弥漫了一年多,欧洲家里的暖气费单子每期都能惊掉下巴,小麦价格一路狂飙,连千里之外的非洲民众饭碗都岌岌可危。 英国跟着美国领头,又是大把钞票撒向乌克兰军援,又是掐着俄罗斯脖子搞制裁,连带着让一向淡定的瑞典和芬兰都坐不住了,急吼吼申请挤进北约安全屋。 这火烧眉毛的态势,看起来印证了俄罗斯这张“眼前的敌对大脸”。

翻翻英国自己写的防务“剧本”,三年时间三场戏,对中国这角色的描写,改稿速度堪比坐火箭。 2021年的老本子上,中国还顶着个“商业竞争对手”的头衔,最多算是个生意场上难搞的甲方爸爸。 可到了2022年,北约的文件里风向突变,“系统性挑战”的标签啪地贴上来了,意思是咱不光会抢订单,还能动摇他们的根基? 再到今年最新台词,“全西方挑战”闪亮登场! 这升级幅度,比他们最新锐的26型护卫舰飚起来还猛。 变脸速度这么快,台词一句狠过一句,实在让人怀疑这剧本有“强行情节”的需要。

深挖一层,英国这番操作,背景板上写满了自家危机。 自从和欧盟分了家,英国在国际舞台上亮嗓子的机会少了,手里能打的牌也越发有限。 怎么重新登上国际新闻头条? 最好的法子就是把自己绑在“大国对抗”这台戏里当主角。在南海,英国军舰时不时就得凑个热闹,跟风刷一波“维护航行自由”的存在感。 可转头一看,自家的电信巨头们正偷偷盯着中国物美价廉又技术尖端的5G设备流口水呢。 这种一边高举“安全大旗”抵制中国技术影响,一边又管不住自家企业想买中国“心脏”的自相矛盾,简直把“既要又要”的小算盘打到了桌面上。

再看看这剧本的“写作手法”,一股浓浓的历史抄袭味儿扑面而来。 两百多年前,英国为了让欧洲大陆提防俄国,炮制过虚假的“彼得大帝遗嘱”,危言耸听地渲染俄国天生就要扩张称霸。 两百多年后的今天,这套路一点没变,主角换成中国,新瓶装旧酒,连剧本的核心矛盾都懒得重新架构,直接从“俄国扩张论”复制粘贴成“中国称霸论”。 这创作态度,也未免太敷衍了事了。

真正促使这台“对手戏”疯狂加码的,恐怕是西方政客们后院不断起火的窘境。 通胀像脱缰野马,普通英国老百姓去趟超市都心惊肉跳;社会矛盾像高压锅,盖子快压不住了。找个强大的外部敌人,把公众的焦虑目光引开,这是老把戏了。 为什么同时点中俄两大国? 这两个“反派”特点鲜明,俄罗斯够凶悍,军事动作强硬又直接,符合短期“灭顶大患”的戏剧高潮;俄罗斯的家底(经济总量)毕竟有限,当不了贯穿整季的“最终大魔王”。而中国呢? 经济体量庞大、技术发展迅猛、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恰好符合一个“步步紧逼的长线威胁”的角色设定。 把中国高高架在这个位置上,利益看得见摸得着:军工厂的老板们能眉开眼笑地接着签大单子,为印太地区的扩军备战行动瞬间找到了无比伟光正的理由。 最近英国几大智库像是约好了似的,密集发声炒作台海危机,配合美国的姿态明眼人都能品出浓浓的双簧戏味道,台前唱和,默契十足。 这把“中国是系统挑战”的熊熊大火,就是他们给未来更多军费开支和全球军事部署铺的路。

世界经济这张大网,早就把各国的利益千丝万缕地缠在一起了。 强行在脑子里回到冷战格局,硬生生划出“我们”和“他们”的两个对立阵营,逼着大家在站队和对抗中二选一,最终付出沉重代价的,永远不是站在台上表演的政客和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军火商,而是拿着工资单算计怎么交电费和买面包的普通老百姓。 如果欧美真把自家普通人的钱包安危和世界和平放在心上,当务之急是把家里的破事搞明白。 通胀的闸门管好了吗?民众焦虑的怒火扑灭了吗? 老琢磨着跑到别人家门口撒钉子,除了给自己找麻烦,还能指望什么好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