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虎将李天佑,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论军事能力、论军队资历,他在开国上将里面都属于十分突出的。但有一个情况却比较出人意料:建国后,李天佑竟从未出任过任何大军区司令员职务!一直到1970年将军患病辞世,这项任职履历都是空白。怎么回事呢?
先说说李天佑的过往资历有多强。他是广西临桂人,1929年参加了百色起义,后来又进入彭总的红三军团。也就是说,李天佑起步时就占了两个“山头”。尤其红三军团,在红军历史上实力和地位非常突出。
1934年1月,也就是长征开始后3个月,李天佑已经升任红五师师长,成为了主力师级干部,他这个任职时间要强过多数后来的开国上将。长征结束后,李天佑于1936年5月,在陕北出任红四师师长。该师非常特殊,其实就是彭老总红三军团缩编而来的。因此这个时候的李天佑,相当于扛起了“大山头”,足见地位之高。
第二年全面抗战爆发,李天佑起初担任八路军686团团长,后来的二野正兵团级上将杨勇,是该团副团长。不久后陈光升任115师代师长,343旅旅长的位置空了出来,军委将重任交给了李天佑,由他出任343旅代旅长。熟悉军史的读者都知道,八路军343旅,很大程度上就是老红一方面军的延续,李天佑是什么等级的战将?不言而喻。
并且抗战初期,李天佑打出了高光时刻: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在各级历史教科书上都有详细记录,当时李天佑的686团正是前线主攻部队,参与歼灭日军上千人。所以将军抗日是有大功的,属于当之无愧的抗战英雄。李天佑在这一战役中的成就,足以令多数开国上将羡慕。
李天佑在1938年5月,因伤病影响不得不脱离战场,后来被组织送到苏联治疗、学习,直到1944年春季才返回延安。即便如此,解放战争中他在东北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出任头等王牌1纵司令员、四野38军首任军长,该军就是后来抗美援朝时的“万岁军”。49年四野大军南下作战时,李天佑还担任了第13兵团第一副司令,辅佐名将程子华。那既然李天佑实力、资历如此出众,为什么建国后没当上大军区司令员呢?
第一次错失机会,就要从解放战争后期说起。第13兵团初建时,程子华之下有两个副司令员,一个是李天佑,另一个是彭明治。正常情况下程子华若调任他职,该由李天佑接班。如果李天佑在49年就成为四野主力兵团司令,建国后他很可能出任大军区司令员。
但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49年8月第14兵团撤番,骨干人员去组建空军了,原14兵团副司令黄永胜,被派往李天佑所在的13兵团,仍然担任副司令员。这下,李天佑突然有了强劲的“竞争对手”:黄永胜各方面与他旗鼓相当。49年11月程子华离开军队,到山西当省委书记,13兵团司令职务空了出来。由于黄永胜是标准的“双红一”将领,老四野首长十分看重,所以黄永胜出任了13兵团的新任司令员,李天佑仍然屈就副职。
李天佑的职级没能提上去,1955年大军区改革时,黄永胜顺理成章地成为广州军区首任司令员。如果当时出任兵团司令员的是李天佑,55年的大军区岗位极有可能也是他的。后来黄永胜不在军区司令部时,通常由李天佑主持工作、甚至代理职务,但他没机会转正。
第二次错失机会,则是在1960年。李天佑没当上改制后的首批大军区司令员,但资历摆在那里,一旦有了空岗,他完全有机会顶上去。在这一年7月,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上将,不幸患病早逝。原本不少首长看好李天佑升迁,总政治部也把推荐材料递了上去,一切似乎板上钉钉。但任命正式下来,新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却不是李天佑!
原来结合历史及山头因素,军委综合考量后,认为成都军区司令员一职,仍由老一野将领担任为好。1949年四川解放时,正是贺老总带着18兵团率先开入成都。一野虽然主要由彭总指挥,但部队根基,很大程度上是贺老总打下的,比如贺炳炎,他就是贺龙的老部下。1960年选成都军区司令员,一野出身的开国中将黄新廷最终“爆冷”当选,四野名将李天佑再次失去任职机会。
由于多年征战一身伤病,李天佑晚年身体很差,1970年9月在副总参谋长任上病逝了,年仅56岁,非常可惜。若不是这么早辞世,在七十年代,出任各大军区司令员的开国将军较多,很可能会有李天佑的位置,可惜没有如果了。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