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部分
1938年2月,抗日战争到了关键时刻。当时,八路军115师的林总司令正在陕西一带让部队休息调整。
林总想要开始准备下一阶段的战斗,便对身边的警卫说:“叫参谋长周昆过来,我们一起商量下一次的行动计划。”
按照常理,周昆参加完在武汉举行的全国参谋长会议后应该已经返回部队了,但警卫员的一番话却让林老总的脸色变得非常严肃。
“参谋长到现在还没回来,这几天师部也没收到他的任何消息。”
115师的重要决定,怎么能少了参谋长的意见呢?再说,武汉会议结束后,那3万元的经费对部队来说就像是救命的稻草一样重要!
林总不敢多想,一边派人去找参谋长,一边带着队伍往八路军总部走,可是到了第二天,还是没见着参谋长的影子。
不过,和参谋长一起去武汉的警卫员已经回到了部队,这让周昆的去向成了一个谜。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周昆在我军里是个很有经验的老兵,从1927年跟着马主席参加湘赣边的秋收起义开始,他就加入了红军。
无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时的艰难困苦,还是后来根据地斗争中的种种挑战,周昆都一直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秋收起义的时候,周昆还只是一个不知名的普通战士,他在三团第三营当班长,被派到铜鼓附近待命。
这片地方看似普通,但实际上担负着重要警戒任务。在这里,周昆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但也发生了一些小意外。
周昆很清楚警戒任务的分量,但就在这时,一位战士告诉他有个年轻人来找团长。然而,在检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个年轻人没有带证件。
周昆没多说一句话,就把那人带到了团部。结果团部的几位同志一看,才发现弄错了,原来这个人是毛主席。
团长苏先骏连忙批评周昆不懂尊贵,周昆显得有点尴尬。但毛主席却笑着说道:“这位同志做得对,负责警戒的同志就应该提高警惕!”
周昆因此与毛主席结下了不解之缘,还一同前往井冈山,进军赣南和闽西,共同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在林总的领导下,周昆的勇敢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现。即使是在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周昆的表现依然非常出色。
战场确实充满危险,但年轻的周昆也因此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七七事变之后,周昆担任了八路军115师的参谋长,与师长林老总和副师长聂荣臻一起并肩作战。
115师由原来的红一方面军第一、十五军团和陕南的红七十四师组成,共有约一万五千五百人。这支队伍是八路军中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的一支。
周昆从抗日大学步校领导的位置调到主力师担任参谋长,同时也是115师军政委员会的五名委员之一,他的军事才能非常出众。
在林老总的长期影响下,周昆无论是性格还是作战方式都与林老总非常相似,特别是在1937年9月25日的平型关大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林总作为师长,亲自带领部队行动,而协调各部队之间的合作任务则由周昆参谋长承担。
对手非常强大,他们在正面战场上屡战屡胜。然而,林老总并没有被他们的气势所震慑。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他提出了一个利用平型关地形进行伏击的计划。
在具体实施时,林老总特别提出了“敌人前进我们埋伏,堵住头、斩断中、切断尾”的六字策略,并且大胆地调动了全师兵力参与战斗,这种决策的勇气确实令人钦佩。
周昆的角色也很重要,作为参谋长,他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关键情报,不仅要了解日军的进攻路线,还要掌握他们兵力部署的具体情况。
在战场上,双方对节奏的掌握展现了极高的默契配合,最终115师在平型关大获全胜,消灭了超过一千名敌人,摧毁了79辆汽车和3辆摩托车,还缴获了五百多支枪。
一年之后,高级参谋长会议在武汉盛大举行,周昆作为115师的参谋长也前往参会,却没想到此行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直到现在,这个问题还没解出来,但大家传得最广的三种说法,却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当周昆参谋长和警卫员一起去武汉开会回来后,大家都显得很为难。
打开警卫员的包,里面除了三万元钱,还有一封信,上面写着:“总共拿了六万块钱,我拿了三万,剩下的三万交给警卫员带回去,请查收。”
也许就是因为周昆参谋长在信里提到自己带走了三万元,所以很多人都在猜,他会不会带着这笔钱回湖南平江老家去过安稳日子?
尽管开始时拿走三万元的行为让人感到困惑,但一切都有其原因。
周昆和警卫员回部队的路上,忽然拿出一半刚领到的军费,让警卫员先回师部,说他有事要办,办完就马上回去。
如果真的想逃之夭夭,为什么还要给警卫员三万元呢?
再说,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对此事也进行过调查。
自从周昆加入了革命行列,他一直都没有参加过任何反对革命的组织,也没有做过任何反对革命的事情。至少从这一点来看,周昆对革命的信念还是非常坚定的。
除了有人猜测周昆是不是捐了钱回老家,还有人怀疑他是不是加入了国民党。
周昆在失踪前有一些不当的言论,甚至还被彭老总批评过,这可能是人们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在武汉开会期间,国共两党的将领们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我们的同志要么在开会,要么回房间看文件。
但国民党内部的一些官员却大相径庭,会议间隙他们甚至还聚在一起饮酒作乐,挥金如土的生活更是把奢华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周昆自然也不会向往那样的生活,毕竟他在革命路上经历过无数生死考验。即便如此,他的内心还是难免有些许的不平衡感。
周昆在会议一结束就急忙前往山西洪洞县的马牧村,向八路军总部报告会议的详情。
汇报结束后,周昆突然转变话题,开始抱怨起在武汉开会时,八路军办事处显得有些“吝啬”,不仅没有提供接送车辆,甚至就连租用人力车的费用都舍不得多给一些。
周昆一说,大家才知道,国民党的参谋长居然有小房子住,还能开小汽车,但那时候咱们八路军的日子可真不好过。
能有钱给大伙儿雇黄包车,得有多少人省吃俭用、紧巴巴地过日子才攒得出来。
彭老总的神情立刻严肃起来,接着他说道:“这就是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不同。如果我们连做事风格都跟他们一样了,那我们跟他们还有什么区别呢!”
尽管领导们认为他的想法很危险,但这些话并没有动摇周昆的观点,甚至在回去的路上,他还多次和警卫员提到这件事。
周昆虽然有这种不平衡的情绪,但他加入国民党阵营过上所谓的好日子的可能性很小。
按照国民党的习惯,如果我们有人加入了国民党,他们肯定会广泛宣传以掌控舆论。但现在别说宣传报道,就连国民党的档案里也没有提到周昆加入国民党的事情。
关于他背叛加入日伪军的说法完全没有依据,日军的记录里从未提到过周昆,后来的情况也没有显示出他有任何相关的行为。
直到现在,最有可能的推测仍然是他不幸遇难。
过去和现在不一样,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山西,土匪特别多。要是他们知道了周昆的真实身份,还晓得他有三万块钱,肯定会不顾一切地想要他的命。
结尾
由于时间太久远,缺少证据,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流传的各种说法大多只是猜测。
总的来说,说这位有前途的参谋长叛变投敌或卷款逃跑,可能性很小。他壮志未酬就去世了,真是让人感到可惜。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点此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