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维多利亚港见过的大场面多了,但这一次,真有点不一样。
山东舰进港之时,一位香港大哥站在岸边,疯狂摆动国旗迎接。
他摇的不是国旗,是十四亿人攒了百年的底气!
7月3号,山东舰即将进入港口,玉桂山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航母的影像。朱先生亲自携带了国旗前往山上,希望能与舰队进行一次友好的交流。
航空母舰这一概念,过去常常出现在新闻联播的结尾部分,也常出现在他人炫耀的场景中,它象征着一种难以触及的力量。从最初我们对别人的“瓦良格”号进行改装开始,辽宁舰就已经存在了。
直至今日,我们都是自主设计的,并拥有了山东舰。甚至用于护航的驱逐舰,都是基于我们的“中国之心”来设计的”。一旦舰队启航,不发一言,任何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强大的力量。
真正懂得行业的人,不只是想看航母,还想看它背后的保镖。这一次,军迷们最为激动的是首次亮相的延安舰。这艘055号大驱被江湖人士誉为“航母上最出色的带刀侍卫”。
这支舰队的目的更像是为了给所有关心这片土地的人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给他们打一针强心针,告诉他们:我们不仅有了盾牌,还拥有了一套可以主动攻击人的长矛。
一名来自香港的大学教员,在踏上航空母舰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因为他对香港过去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并被中国现今的崛起所打动。
还有一名年迈的先生,他的头发已经变白,摇摇晃晃地走上了电梯。当甲板突然在他的视线中“哗”地展开,这位经历了一生风波的老者,眼中的泪水未曾停歇。
今日,他站立在这艘属于我们的航空母舰之上,内心那块悬挂了一生的巨石,仿佛已经放下。只有当国家处于安全状态时,家庭才能真正地安全。”
当一批充满激情的学生走上甲板,好奇地触摸着冰冷的船体时,一条不同的风景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士兵们身着七种不同颜色的制服,这象征着七种从精确到瞬间的专业任务分配。
他们向孩子们解释了如何维护如此巨大的舰船。例如,在对一架战斗机的发动机进行检查时,他们需要将整个身体钻入一个普通人几乎无法承受的、黑暗且狭窄的进气道中,然后用手电筒逐一进行检查。
几年以前,当辽宁舰抵达时,人们最喜欢的活动是在甲板上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与战斗机合影,并在朋友圈分享这一时刻。
这回,霍启刚与郭晶晶这对夫妇也登上了舰船进行参观,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带上自己的孩子。根据相关规定,11岁以下的儿童是不被允许登上舰船进行参观的。
考虑到霍家的背景,为孩子提供一个“特别关怀”的机会,可能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在接受采访时,他坦率地表示,由于孩子年龄还不满11岁,不满足参观的相关规定,因此这一次他未能成功进入。
他与他的儿子一同前往军营,从远处眺望了航空母舰,虽然都是为了爱国教育,但规矩始终是核心。这艘航空母舰代表着国家的强大,但要想成为它的一员,关键在于得到一张公平的预约票,而不是你的父亲是谁。
那名未能成功登上甲板的小男孩,当时可能会感到些许的失落。然而,他所学习到的知识,或许比他亲自触摸战斗机还要珍贵。
他认识到,在一个强盛的国家中,最令人敬畏的不是某个人的特权,而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循的规则和公正。
在全球都在关注的香港,一次的开放参观所能传达的信息,远比闭门进行一百次的军事演习要复杂得多,也更为深远。
这是一种沉默的声明,一种悄无声息的威慑。利用外国媒体的视角,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到延安舰的导弹发射位置。
当全球观众都能通过香港的直播看到这支舰队的每一个细节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自信。CNN的记者由于未获得登舰的资格,特地租赁了一艘小船在远方进行报道。
有些人形容这为“展示肌肉”。这句话,说得恰到好处。这的确是一种展示,但它展示的不只是肌肉,更多的是我们对肌肉的控制技巧。
它为某些宵小之徒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清单,足以让他们趴在计算器上重新估算挑衅的代价。这也为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晚上可以安心入睡的信心。
它在年轻人的心理,种下了一颗关于强大与专业的种子。也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为那段始于1840年的屈辱历史,画上了一个沉稳有力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