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站稳3600点!历史告诉我们,每次冲上这个关口,总有一场大行情

8月5日,上证指数收盘稳稳站在了3617.60点。 记住这个位置——这是自2022年1月以来的最高点。 A股历史上,指数冲上3500点也就4次,前三次分别是2007年、2015年、2021年,每次都点燃了轰轰烈烈的大牛市。 现在,第四次来了。

最关键的是,这次守得很稳。 最近几天交易量没放大,但指数就是不跌。 这个信号很重要,说明市场内在的力量挺足,不像过去那样稍微缩量就撑不住掉下来。

阻碍指数向上冲的下一个重要关卡在3674点。 不少老股民和技术派都在紧盯着这个位置。 一旦放量突破,市场那股憋着的力量可能就彻底爆发了。

政策方面的支撑非常硬核。 7月底的重要会议说得明明白白,要“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紧接着,央行带头,七个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出台《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目标很直接——让钱更顺畅地流向好产业、好公司。

市场上钱确实变多了。 7月份,新跑进来开股票账户的人就接近200万,比去年同期暴涨71%。 上半年外资净流入A股的资金量是101亿美元。 ETF基金成了大赢家,规模半年时间就膨胀了30%。 钱源源不断在进场。

经济的基本面也在跟上。 上半年咱们的GDP增长5.3%,工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几个月站在扩张区间。 核心企业开始赚钱了,沪深300成分股的利润同比增加了10%。

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更是实打实的。 单算AI和半导体这两块,未来的投资规模就在十万亿这个级别。 这可不是空喊口号,是真金白银往里砸。

8月份进入中报密集披露期。 业绩肯定有好有差,市场短期可能因此上下震动。 白酒、券商这类权重板块的业绩表现尤为关键,它们要是集体向好,对指数是大助攻。

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不容忽视:指数在涨,但很多人的股票就是不赚钱。 今年沪深两市市值排名前50的巨头,接近一半的股价没怎么动。 行情集中在少数板块和指数权重股上。

基金重仓的“老面孔”,比如业绩稳定的银行股、消费领域的龙头,走势明显抗跌。 市场内部玩的是“跷跷板”游戏:前两天还在调整的医疗板块,一转眼光伏板块就接力涨起来了。 行业之间互相轮着来,指数反而稳住了。

市场预期开始调高了。 券商分析师们分歧不小,乐观者喊出2025年底看到5300点。 这主要是基于对政策持续呵护和经济转型成功的预期。

科技成长线成为资金追逐的焦点。 AI算力相关的公司订单接到手软,国产芯片在政策推动下努力抢占市场。 人形机器人成了新热点,尤其是生产特种材料PEEK的企业,近期热度飙升。

军工板块随着某些重要纪念活动临近,加上区域局势紧张,反复有资金关注。 那些经历过残酷淘汰后活下来的行业龙头,像光伏领域的硅片巨头、锂电里的高端设备商,基本面确实在好转。

消费领域也在找机会,只是方式不同。 家电企业忙着配合“以旧换新”搞促销,旅游酒店则紧盯中秋、国庆两个长假。

投资者必须警惕风险点。 8月中旬是个关键时点,得留意外部环境的变化。 另外,融资盘活跃度快速上升,两融余额快追上2015年的高峰水平,杠杆在累积。

房地产市场如何软着陆是长期挑战。 高科技领域如半导体、AI,外围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压力依然存在,这会影响相关公司的估值水平。

指数基金和炒股真是两码事。 当前的市场格局下,被动跟踪指数的基金表现往往更稳。 对于股民,策略可能需要更聚焦:要么选那些分红大方、股价波动相对温和的大型国企做防御,要么干脆跟上科技成长这股浪潮去冲锋。

这波指数慢牛,本质上是由强政策驱动叠加资金流入共同塑造的。 市场的主线就在眼前:紧抓确定性高的政策导向板块,或者拥抱代表未来的科技创新力量。 在这个分化的市场里,投资选择决定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