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争论!电动自行车限速25码是合理的,不信看这2点

每天早晚高峰,小区门口、菜市场旁总能听见电动自行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有时还夹杂着急刹车的尖叫。不少人觉得“25码限速太严,骑起来跟散步似的”,但站在咱老百姓的角度想想,这个规定背后藏着的是实实在在的安全和公平。

1. 25码是保命的“安全线”

咱普通人骑电动车,大多没受过专业训练,车座离地面近,刹车性能也比不上汽车。

试过的人都知道,时速超过30码时,遇到突然窜出来的小孩或闯红灯的自行车,根本来不及反应。

根据交警部门的数据,电动自行车事故中,时速35码以上的致死率是25码以下的5倍多,一旦撞上护栏或行人,后果不堪设想。

小区里的张大姐去年就因为被一辆超速电动车撞倒,手腕骨折休养了三个月,对方也不是故意的,就是速度快了没刹住。

对咱老百姓来说,出门图的是平安回家,25码的速度虽然慢了点,但能让刹车距离控制在3米以内,遇到突发情况多一分缓冲,就少一分危险。

2. 25码是维护公平的“平衡秤”

现在路上交通参与者多,有步行的老人、骑共享单车的年轻人,还有接送孩子的三轮车。

电动车要是不限速,凭着灵活性在车流里穿梭,很容易抢占行人道、非机动车道,反而让大家都走不快。

菜市场旁的王师傅开了十年杂货铺,他最有感触:“以前总有些电动车嗖嗖地从摊前冲过,买菜的老太太吓得往边上躲,摊位都被撞翻好几次。”

限速后,电动车和行人、自行车的速度差变小了,互相避让更从容,早晚高峰时,菜市场门口的通行效率反而提高了,很少再堵成一团。

其实25码的速度,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却能兼顾短途出行的效率。对咱老百姓来说,出门办事、接送孩子,安全比快一两分钟更重要。

这个限速不是“卡脖子”,而是给每个人的出行上了一道保险,让马路变成真正的“平安道”。